亮麗的肌膚是健康的象徵。但即使是最健康的人有時也會遇到皮膚問題。為了處理這些困擾,可以選擇針對自身膚質或需求的護膚產品。
護膚流程對滋養與保護妳的肌膚極為重要。使用不適合的產品或過度護理可能導致刺激、過敏與發炎。在本文中,將根據不同的膚質,帶妳了解護膚的基礎知識。
如果妳有關注名人或閱讀生活雜誌,妳可能看過許多護膚廣告的推波助瀾,從大品牌推出的高價產品到網紅們聲稱有神奇效果的一體解決方案。那麼什麼是護膚?為什麼這麼重要?
廣告中談及的護膚,一般是指臉部、頸部與頸肩線區域。但在談護膚之前,妳需要先多了解一下自己的膚質。我們先來認識臉部各種不同膚質類型。
臉部肌膚分為五種主要類型——中性、乾性、敏感性、油性及混合性。了解妳擁有哪種膚質,有助妳選對護理方法。請記住,妳目前的膚質未必和日後都相同,會隨年齡與環境改變。
由於需要負責這些功能,肌膚偶爾出現問題其實很常見。例如,妳可能發現自己平時屬於中性膚質,但在生理期前常覺得更油膩;這現象與荷爾蒙分泌有密切關係。
延伸閱讀: 荷爾蒙如何影響妳?
中性膚質看起來健康潔淨。它能適量分泌皮脂達到滋潤,pH值略呈酸性(約4.7至5.75之間)。若妳屬中性膚質,毛孔細緻,瑕疵、乾斑或刺激極少甚至沒有。
乾性膚質無法分泌足夠皮脂來豐盈自身,使皮膚出現乾燥脫屑、泛紅、緊繃感及細小皺紋。此類膚質缺乏脂質,無法鎖住水分或建立防護層。嚴重時,甚至會產生裂痕,導致搔癢或灼熱感。
油性膚質會過度分泌皮脂,使肌膚看起來油亮。如果妳屬於油性肌,毛孔可能又大又明顯,容易有黑頭、粉刺、痘痘等困擾。造成皮脂增多的原因很多,常見是皮膚缺水時,身體會分泌更多油脂來補足。
這大概是最難護理的一種膚質。部分區域(通常T字部位——額頭、鼻子、下巴)油脂分泌過多,另一些地方如臉頰則偏乾,所以妳可能同時面臨過油與過乾。護理混合肌困難在於不同區域需不同方式照顧。
敏感肌既可偏乾,也可偏油,重點是容易對護膚產品過敏、出現紅腫或皮疹,為外界刺激反應較激烈,通常皮膚屏障較脆弱,使護理變得更加複雜。
肌膚反映妳整體健康。出現感染、發炎、紅疹或其他刺激,但原因常常和皮膚本身無關。妳可能有腸道菌群失衡,或者「腸漏症」,當腸道細菌進入血液裡時會引發發炎、痘痘及其他皮膚問題。
若妳的皮膚老是覺得不適、痘痘難纏或有異位性皮膚炎等現象,建議和醫師商量檢查內臟,排除不易察覺的內在問題。但就算是最健康的我們,有時仍難免皮膚出狀況。畢竟現代人生活環境污染、穿衣緊身悶汗、使用化妝品,一天無數次用手觸摸臉部,這些都會擾亂膚質與微生物環境。
妳可能發現廣告中的「護膚必備」有好幾十種產品及速成SPA療程。別被它們牽著走。品牌公司推出諸多產品,主要目的是銷售,並非妳的皮膚真的都需要。
其實,多數情況下,基礎護膚僅需三大要素:
選擇pH值中性的護膚品,以避免破壞皮膚天然酸性生態。避免使用堿性太強的清潔劑或香皂。也拋棄粗糙的去角質產品,改選用溫和的選擇,如礦泥、化學性去角質劑或天然面膜。
當妳找到適合自己的三樣產品,就能根據需要,偶爾加入其他保養項目,讓流程再升級。
中性膚質可使用溫和pH平衡潔面產品、輕盈型保濕劑,以及基礎版SPF防曬霜(SPF 30以上)。記得產品溫和不擾亂微生物生態最重要。
乾性膚質從微微緊繃到嚴重搔癢都有可能。建議避開含有酒精及其他乾燥成分的產品。可選擇含蘆薈、乳酸或玻尿酸的保濕劑,以鎖水並持續滋潤。
油性膚質護理起來具挑戰性。皮脂過多會讓妝品難以服貼,產品又容易堵塞毛孔。其實,油性肌膚常常需要保濕——要記住,當皮膚太乾時身體才會分泌更多油脂。雖然會覺得很想用強效潔面產品讓皮膚乾爽,但還是應避免讓肌膚緊繃的清潔劑,並且要記得做好補水保濕。
選擇不改變臉部pH值的溫和產品。油性膚質也常和痘痘/痘疤共處,這代表皮膚處於發炎狀態,請盡量溫柔護理避免惡化。建議不要擠粉刺或抓傷結痂,否則容易再次爆發。
有些人偏好含特殊成分如水楊酸(BHA)及果酸(AHA),能有效去角質並清理毛孔。還有一些人認為菸鹼醯胺(維生素B3的一種)清除毛孔、改善膚色效果顯著。不過,每個人膚質不同,這些產品還是要適量使用。最安全做法是先在小範圍測試新產品,再連續用幾週觀察效果。
敏感性膚質,和中性或乾性膚質一樣,都適合最基礎的三種護膚品,不過更需要留意產品成分。敏感肌可能對矽靈、防腐劑、硫酸鹽、酒精與香料成分產生過敏。這不代表妳只能選純天然成分,有些天然成分也可能刺激皮膚。
最好選擇專為敏感性肌膚設計的品牌系列產品。
混合性膚質。 假如妳部分區域油、部分區域乾,最保險做法是學會區分兩套護膚流程,分區護理。
肌膚的狀態反映身體是否處於發炎狀態、需要更多關注,所以終極護膚流程應由內而外開始。
現在網路上充斥許多靠「戒斷」整類食物換來好膚質的偏方。有時候,少吃麩質、乳製品等,對腸胃敏感或有過敏體質的人確實有幫助,但如果沒有這些問題,沒必要切斷所有營養來源。
妳可以避免過量發炎食物,例如反式脂肪和精製糖。但若只吃一顆糖果便冒痘,其實是身體消化系統出問題的信號。
最理想做法是維持一個 可長期實踐、均衡的飲食 ,讓身體從內而外獲得完整營養。若日常已攝取足夠營養密度高的食物,偶爾享用零食美食也不會讓妳大爆痘或過敏發作(除非產生過敏反應)。
有益膚質的飲食應富含營養、維生素與礦物質。妳要足量攝取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保持血糖穩定,多喝水、草本茶、椰子水、有機果汁和果昔等含礦物質的飲品。
每天做些輕運動對情緒、健康和膚質都有幫助。排汗時毛孔代謝廢物,有助於肌膚潔淨明亮。規律運動能加強細胞再生,讓妳的膚質緊緻、年輕看得見。每週固定花幾小時做自己喜愛的運動,很快就會有明顯收穫。
運動前記得卸妝,因為流汗會讓毛孔擴張,彩妝會更容易堵塞。運動完可用溫水清洗汗水,若沒上妝,則不必另外再使用清潔劑。
壓力是引發發炎的最大元兇,而我們已經知道,發炎會惡化膚質、引發多種問題。當壓力大時,身體會產生更多皮質醇,擾亂胰島素分泌、血糖穩定,痘痘因此惡化。當心理緊張時,身體需要更多礦物質與維生素,不過妳反而更容易吃甜食或垃圾食物來安慰自己。每個人都要學會調節身體的壓力反應,試著放緩心跳節奏、平復情緒。休息片刻、外出散步、練幾分鐘深呼吸或坐一段冥想,都是很好的紓壓方式。妳有屬於自己的方法嗎?
睡眠是健康的基石。能有效管理壓力、讓肌膚更年輕等好處數不勝數。沒睡好一晚,隔天臉看起來瞬間老五歲;得到足夠高品質的睡眠,人體細胞有機會徹底修復,膚質自然健康美麗。想要真正休息,建議每晚入睡前1小時減少噪音、燈光及各種干擾,並給自己足夠的睡眠時間,讓第二天神清氣爽。
沒有一種單一祕訣能讓膚質永遠完美且水嫩。每人膚質不同,妳也許需要嘗試幾套護膚流程,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如果現在膚況不穩定,也不用灰心,這不是永久的狀況。我們的身體會不斷調整適應,就從今天開始實踐妳想做的改變,堅持下去,妳會漸漸變得更好。
妳可以使用 WomanLog 追蹤自己的生理週期。立即下載 Woman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