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真的很麻煩,它影響我們的健康、心情和整體幸福感,而且每次來都會讓人煩惱。從疼痛的經痛到痘痘、腹脹,荷爾蒙總是不肯讓人安生。這篇文章要來探討一個很少被討論但很常見的現象──月經便便。沒錯,就算流血、痛苦和情緒起伏還不夠,有時還要被困在廁所好幾個小時,真的是壓力破表。
在月經來臨前幾天和月經期間,妳很有可能會經歷各種不舒服甚至奇怪的症狀。最常見的月經抱怨有腹痛、背痛、腹脹、頭痛、情緒起伏加劇和疲勞。但許多女性也會發現排便習慣跟著變了。
除了經痛與流血外,妳會發現大便變得比較軟、更臭,甚至需要更頻繁地跑廁所。別擔心,這類額外的「混亂」也是很正常的現象。我們來看看原因。
大家總以為月經只是流血,但只要妳有過月經,就會知道流血其實是最不惱人的症狀之一,月經便便反而常常是最困擾的。要明白為什麼腸胃在月經期間會「失控」,我們先來複習一下荷爾蒙在週期中的變化。
一般而言,一個週期大約25到35天不等,天數因人而異,也會每次有些不同。每個週期中,月經女性都會經歷一連串由大腦、卵巢和子宮協同操作的荷爾蒙變化。
週期開始時(從月經第一天算起),性荷爾蒙──雌激素、睪酮和黃體素──處於低檔。經血流個幾天,大腦中的 腦下垂體會釋放 促卵泡激素(FSH),開啟週期的濾泡期。FSH會刺激卵巢中十幾個以上的 濾泡,發展它們裡面的 未成熟卵子。
通常會有一顆濾泡發育得特別快,成為主導濾泡,讓健康卵子完全成熟,為排卵做準備。(如果有好幾顆卵子同時成熟,就有雙胞胎或三胞胎的可能性。)剩下的濾泡會被身體吸收。
主導濾泡會分泌雌二醇,使子宮內膜增厚,以備孕育胚胎,並在週期中期刺激腦下垂體釋放一波 黃體生成素(LH),引發排卵。
排卵的這12~24小時內,成熟卵子會被釋放到最近的輸卵管,再往子宮移動以等待可能的受精。
排卵之後,破裂的濾泡會變成一團暫時性的細胞團——黃體,繼續分泌雌激素,同時開始分泌黃體素以支持潛在懷孕。
現在週期進入最後一個階段,也就是黃體期。如果卵子受精並成功著床,黃體會繼續分泌黃體素約12週,直到胎盤可以接手維持子宮環境。
如果卵子沒受精,黃體大約在十天後退化消失。此時雌激素和黃體素濃度再次下降,子宮內膜不再維持,便會以月經血的形式排出體外。
妳或許會好奇,為什麼月經頭幾天空窗期的荷爾蒙,會讓排便次數增加或甚至腹瀉呢?
所謂性荷爾蒙,不只掌管生殖,還參與了身體許多不同系統。它們波動時,也會影響我們的精力、睡眠、社交慾望、性慾和身體健康,而它們同時也會影響腸胃功能。
舉例來說,雌激素有放鬆腸胃道平滑肌的作用。當排卵前後雌激素較高時,妳可能會發現排便更有規律。而黃體素則會造成水腫、易便祕和腹脹。
另一個關鍵角色,是一組叫 前列腺素的脂質化合物。它們和荷爾蒙一樣,都是訊息傳遞物質。但不同的是,前列腺素並非由內分泌腺分泌進血液,而是細胞在需要時自行合成。
前列腺素功能之多,目前還在不斷發現中。至少已知有九種不同類型,能影響像是血管擴張、肌肉收縮、疼痛訊號、消炎和凝血等過程。
月經期時,前列腺素會刺激子宮收縮,協助子宮內膜剝落,因此妳會感到經痛。
前列腺素同時也會刺激腸道平滑肌收縮,讓妳排便次數增加——這就是月經便便。
月經便便常見症狀包括:
當然,每個人的生理構造不同,症狀也會有所差異。有些女性完全沒被月經便便困擾,有些反而在月經開始時容易便秘。
自然的荷爾蒙波動只是造成本腸道狀況的其中一個原因。飲食、既有健康狀況,以及心理壓力都可能讓妳的排便變化更明顯。
每個人都知道,月經來前總會特別想吃甜食和鹹食。最新研究發現,這樣的渴望和黃體期常見的胰島素敏感度下降有關。此時身體從食物中取能的效率變低,妳會感到更餓、想吃高碳水的東西是自然反應,因為身體需要補足能量。
不過,甜食、澱粉類和高油飲食對腸胃道並非最佳選擇,反而容易導致便祕與水腫,尤其是在黃體素主導、排卵過後這段時間更明顯。
腸躁症(IBS)、發炎性腸道疾病(IBD)、食物不耐等胃腸道疾病都可能在月經時加重。雖然月經與腸胃疾病之間的明確關聯還有待釐清,但飲食改變、皮質醇濃度以及前列腺素變化通常都脫不了關係。
許多女性在月經前幾天會變得更容易感受到壓力。如果妳在黃體期裡感到焦慮或煩躁,大多與皮質醇濃度升高有關,這是研究普遍發現的現象。
和朋友吵架、擔心帳單、孩子不聽話等情緒壓力都會觸發荷爾蒙風暴。壓力會讓胃與小腸活動變慢,同時加快大腸蠕動。緊張的「胃裡有蝴蝶」感可能進一步變成壓力型腹瀉。
這雖然很令人困擾,不過好消息是,還是有方法可以幫助緩解月經便便及伴隨的腸胃症狀。
多補充水分有助於腸胃蠕動,防止便祕。如果妳在月經頭幾天腹瀉,不知不覺會流失很多水分。這時候須增加水分攝取。
攝取含豐富纖維的蔬果、全穀和豆類對排便與預防便祕都有益。不過,如果妳月經日特別腹脹或腹瀉,可先減少纖維攝取、轉而多補充優質蛋白質,過多纖維反而可能讓月經便便更加嚴重。
咖啡因和酒精都會造成脫水並刺激腸胃,使腹瀉與腹脹更明顯。月經期間,身體對咖啡因和酒精的反應也會更敏感,容易神經質與焦慮,也會惡化月經便便。
從事規律的運動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減輕腹脹及便祕。運動同時提升血液循環與腦內啡分泌,有助於降低前列腺素濃度並減輕疼痛。不必劇烈運動,散步或瑜珈輕運動也能大大改善不適。
市售止瀉劑或消炎止痛藥都能減輕症狀。布洛芬能減緩經痛,同時降低前列腺素濃度,一次解決兩個問題。
用電熱毯、熱水袋、熱水澡或泡澡都能減少前列腺素導致的子宮收縮,進而緩解疼痛並降低跑廁所次數。雖然熱敷不能根治,但能讓妳倍感舒適。
養成記錄月經日誌或利用經期追蹤App的習慣,有助於找出妳排便及其他月經症狀的規律。只要長時間記錄,就能確認這些症狀是否真的跟月經有關。
WomanLog 提供便利App,幫助妳登錄經期日、觀察荷爾蒙波動,還能記錄上百項症狀。
只要連續記錄幾個月,App 就能幫妳分析走向,看出腸胃變化和經期到底有無關聯。記錄時間越長,規律會越明顯。
月經剛開始時在廁所多待幾分鐘沒什麼,但如果每個月都拉肚子嚴重、伴有劇烈腹脹與便祕,可能就要留意是否有其他腸胃問題。如果症狀嚴重、持續超過1-3天,就要諮詢專業醫師檢查。
月經在人生的身心靈層面,都可能構成挑戰。記得,妳的身體所有感受都很正常,世界上千千萬萬的人每個月都經歷同樣的事。我們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妳更了解什麼是月經便便,以及該如何因應。
立即下載 Woman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