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功能! 登入以管理您的帳戶,查看記錄,下載報告(PDF/CSV),並查看備份。 在這裡登入!
分享此文章:

COVID-19 疫情是否已經結束?

自 COVID-19 首次被發現已超過四年。在這段期間,全球已有超過七億人感染,且近七百萬人死於此病毒。

COVID-19 疫情資訊:助妳安全度過疫情的必備知識。

當病毒最初出現時,它是致命的。醫院和醫療中心人滿為患,難以應對。我們其實不瞭解它是如何產生、如何傳播,也不清楚應如何最佳反應。從那時起,我們改進了衛生習慣,也學會管理自己的恐懼。同時,我們開發出針對病毒的治療方法和保護自己的疫苗。

妳或許沒察覺,但目前(2024 年初春)全球正經歷自疫情開始以來第二大波的 Covid 感染潮。幸運的是,現在大多數人症狀都很輕微─喉嚨痛、流鼻水、甚至身體痠痛和發燒─更像流感或重感冒。隨著病毒不斷變異,其趨勢是變得更易傳播、但危害性較低。

儘管如此,非常年幼、年長者、懷孕者,以及免疫力低下或有慢性肺部疾病的人,仍可能出現嚴重症狀甚至併發症,需要住院治療。雖說疫情緊張期大致已過,但我們仍需注意避免將任何感染傳染給社區中脆弱的人群。

COVID-19 代表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以發現年份命名。這種疾病由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簡稱 SARS-CoV-2 病毒所引起。這是冠狀病毒家族之一,該家族包括許多在人類和動物間引發疾病的呼吸道病毒。

冠狀病毒因其表面有如王冠般的刺突而得名,在顯微鏡下可見 coron 字源於拉丁文「皇冠」。

並沒有 Covid-1 或 Covid-10,但因所有病毒都會變異與進化,所以這種病毒已經出現了多種株與變異株

為什麼 Covid 會出現新變種?

病毒需要活的宿主才能生存。一旦進入宿主,會迅速複製傳播。在複製過程中,病毒的 DNA 和 RNA 會產生小“複製錯誤”,導致病毒發生變異與進化。

當這些小突變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產生新的變異株。若新變異株在生物特性上與母株明顯有異,我們稱之為新株(或系譜)。

所有病毒在宿主族群間傳播時都會變異,但每種病毒的變異速度不同。Covid 的變異速率屬於中等且動態,但還沒有流感病毒快。

有些突變或核苷鏈的改變只是單純錯誤,另一些則是在病毒面對宿主的免疫反應或遇到已對舊變異有免疫力的人時,為了適應環境而產生。

目前值得關注的變異株

全球科學家們持續研究 SARS-CoV-2 病毒變異株,並將資訊分享至國際數據庫(如 PANGO 資料庫),以利政府和製藥公司根據最新資訊作出決策。

研究人員根據每個變異株的傳播力、免疫力和疾病嚴重性,將它們分為:

  • 值得關注的變異株(VOC):對現有疫苗反應甚低、易導致重症、或有可能削弱本地醫療系統的高風險變異株。
  • 值得注意的變異株(VOI):具有特定基因標記,可能提升傳播力和疾病嚴重性,且原有治療和疫苗有效性降低。
  • 正在監測的變異株(VBM):目前未對公共衛生造成顯著或即時風險。

雖然情勢持續改善,但 SARS-CoV-2 病毒在全球仍大規模流行、病毒變異難以預測,因此衛生單位仍保持高度警覺。

現階段最常見的流行株有 Omicron 變種中的 JN.1 和 BA.2.86。多數地區將其列為 VOI 而非 VOC。


我該如何保護自己不受 Covid 感染?

基本防護措施依然相同:

  • 遠離有疾病症狀的人
  • 在人多密閉場合或需要時請謹慎佩戴口罩
  • 經常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搓出泡沫並仔細揉搓至手腕及指甲縫,然後自然風乾或以紙巾擦乾
  • 盡量避免外出時用手觸碰臉部,以減少將病毒由物體表面轉移到鼻、口、眼而進入體內的機會
  • 提升居家及工作/學校的通風環境
  • 隨時關注當地 Covid 傳播數據
  • 定期補打可用疫苗

COVID-19 症狀

  • 發燒
  • 咳嗽
  • 呼吸急促、呼吸困難
  • 疲勞
  • 畏寒
  • 全身痠痛
  • 頭痛
  • 喉嚨痛
  • 鼻塞、流鼻水
  • 失去味覺
  • 失去嗅覺
  • 噁心、嘔吐
  • 腹瀉

Covid 治療方法

全球研究人員持續開發 COVID-19 潛在治療方法。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批准多種用於醫院和急症情況的藥物,包括:

  • 瑞德西韋(Veklury)-核准用於 12 歲以上住院且需氧氣支持的人之抗病毒注射劑。
  • Paxlovid-核准用於 12 歲以上高風險人群之緊急抗病毒口服藥。
  • 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核准用於無法服用其他藥物的高風險成人之抗病毒口服藥。
  • 巴瑞替尼(Olumiant)-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用於降低需氧氣或機械呼吸輔助者的發炎。
  • 托珠單抗(Actemra)-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注射劑,同樣用於降低需氧氣或機械呼吸輔助者的發炎。

其他潛在療法包括正在研發的抗病毒藥如 favipiravir 和 merimepodib,還有可減輕器官損傷的抗發炎治療和類固醇,以及以恢復期血漿或單株抗體為基礎的免疫療法。

動物驅蟲藥伊維菌素及治療瘧疾的羥氯奎寧氯奎,未被證實對 COVID-19 有效,不當使用反而可能引發嚴重副作用。

Advertisement


免疫力

妳若接觸疾病仍未生病,稱為已產生免疫力。亦即身體已學會產生對應此疾病之抗體。抗體為蛋白質,可中和或破壞抗原(病原體、細菌、真菌及毒素等外來入侵者)。

抗體由專門的白血球B 細胞所產生,B 細胞分裂增生,釋放大量抗體進入血液與淋巴系統。

抗原帶有和體內不同的分子,一旦免疫系統辨識到抗原,就會製造專屬抗體將其結合並加以中和。

妳萬一像水痘這類疾病康復後,免疫系統學會了製造能消滅水痘病毒的抗體,下次再遇到相同抗原,身體立即作出反應妳就不會再病發,這就是自然產生的免疫力。

疫苗

疫苗可讓我們的身體不用經歷生病便能建立免疫力。各類疫苗作用機制略有不同,但最終都是要讓免疫系統學會識別特定抗原,並提供製造有效抗體的「藍圖」。

接種疫苗後,身體會練習新的免疫反應,有時出現微熱等輕症狀,這代表身體正建立免疫力,並不是生病。疫苗不使用活病毒,不會也不可能引發冠狀病毒等任何感染,也不影響基因。

多虧疫苗,如今我們能免於許多曾造成嚴重疾病與死亡的傳染病,如小兒麻痹、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白喉、天花、肝炎等。

更新妳的疫苗接種

無論是自然免疫力(感染後康復)或疫苗誘發免疫力都能長時間存在,但免疫系統有時會生疏,或者病毒突變幅度過大,使原有抗體失去效用,這時就需要追加免疫刺激。

流感病毒變異極快,對年長及免疫力差的人特別危險,因此研究人員每年針對最新病毒株調整流感疫苗。

Covid 病毒亦變異迅速,雖略慢於流感。為了防範當下流行株,建議妳定期接種最新疫苗。

從大流行到地方流行

疾病快速擴散到許多人,稱為流行病;當疾病不再侷限於某一地區而是蔓延全球,便稱為大流行。Covid-19 疫情自 2019 年底自中國爆發,因病毒傳染性強,加上全球交通高度連結,很快蔓延至各國,對我們的醫療系統和生活造成重大衝擊。

如今已過四年。隨著愈來愈多人建立對 Covid-19 的免疫力,且我們擁有更多防護和治療方法,這種病毒終將成為地方流行,雖不會消失,但我們已能掌握控管,讓它減少威脅。

在此同時,請好好照顧自己與親人,盡力維持健康,並避免把疾病傳播給他人。

欲查詢最新 COVID-19 資訊,請造訪世界衛生組織網站,或地區性衛生安全機構網站。例如: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ECDC)、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AfricanCDC)。

妳可以使用 WomanLog 追蹤妳的月經週期。立即下載 WomanLog:

在 App Store 下載

在 Google Play 下載

分享此文章: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body/22971-antibodies
https://www.cdc.gov/vaccines/vac-gen/immunity-types.htm
https://www.worldometers.info/coronavirus/worldwide-graphs/
https://www.unitypoint.org/news-and-articles/why-viruses-mutate-explained-by-an-infectious-disease-expert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coronavirus/expert-answers/coronavirus-drugs/faq-20485627
Advertisement


乳頭疼痛絕對不愉快。男性和女性都可能在這個極其不便的位置遭受疼痛與刺激。
流汗是一個自然的人體功能──不論年齡、性別或運動強度,所有人都會流汗。有時候我們會注意到流汗的量或氣味上有所變化。這些變化都是有原因的。
這是我們最近常常問自己的問題。有時候疲勞是無法避免的,在某些情況下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疲倦不應該成為一種常態。在我們的社會裡,「總是很累」經常被正常化甚至過度浪漫化,但這其實非常危險。過度的疲勞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提醒妳某些地方可能出了問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經常覺得疲勞最常見的原因和可能的解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