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功能! 登入以管理您的帳戶,查看記錄,下載報告(PDF/CSV),並查看備份。 在這裡登入!
分享此文章:

荷爾蒙與情緒波動:它們如何相關

荷爾蒙負責調節多種身體機能,並以無數方式影響我們的身體,包括情緒。由於月經週期涵蓋了諸多荷爾蒙變化,多數女性都會經歷相關的情緒症狀。

情緒流動:視覺化荷爾蒙與情緒波動之間的聯繫

許多女性反映,她們的症狀常被輕視,其痛苦被認為不重要且無可避免。這種態度讓女性不願尋求治療,並在許多情況下拖延了能輕易緩解甚至消除的不適。

女性特有的困擾

「歇斯底里」曾是常見的女性醫學診斷,其理論認為子宮可隨意在身體內移動。(後來甚至還將此理論與惡魔附身聯想在一起!)歇斯底里的症狀包括焦慮易怒暈厥行為過於主動性慾缺失各種難以預測且“不合時宜”的行為

現今我們對女性身體及其週期有了更精確的了解,並能從荷爾蒙角度剖析情緒波動。

本文將討論雌激素黃體素睪酮。前兩者通常被認為是女性荷爾蒙,第三者則被視為男性荷爾蒙。但其實男女體內都會產生這三種荷爾蒙。

雌激素

雌激素是女性主要的性激素,在女性生殖系統中扮演關鍵角色。大部分的雌激素產自卵巢,也有少部分由腎上腺及脂肪細胞生成,懷孕期間則由胎盤分泌雌激素。

「雌激素」實為一組化學結構類似但作用各異的激素,稱為雌激素家族

  • 雌酮(Estrone)—— 較弱的雌激素、類固醇,屬次要性激素。當身體需要時,能將雌酮轉化為雌二醇。更年期期間體內以雌酮為主。
  • 雌三醇(Estriol)—— 亦為較弱的雌激素、類固醇、次要性激素。懷孕期間雌三醇大幅上升,但非孕婦體內幾乎偵測不到。
  • 雌二醇(Estradiol)—— 最具生理活性的雌激素、類固醇、為女性主要性激素。男女皆有,但女性體內含量明顯較高。高雌二醇與痤瘡、性慾降低及憂鬱相關。極高水平則提高子宮與乳癌風險。而如果太低,則可能導致體重增加與心血管疾病。

雌激素於青春期月經懷孕更年期等人生階段會有不同變化。進入青春期時,雌激素促使女性第二性徵發展,例如乳房、臀部變寬,以及陰毛、腋毛生成。

而且雌激素的作用遠不止於此!雌激素……

  • 協助調節月經週期,控制經期前期子宮內膜生長;
  • 卵子未受精時,雌激素會快速下降,引發月經來潮;
  • 卵子受精時,與黃體素合作,抑制懷孕期間的排卵。

雌激素還負責調控乳汁分泌與乳房變化,對骨骼形成以及凝血也有重要影響,維持陰道壁及尿道黏膜的厚度與強度,並調節陰道潤滑。

以上僅為雌激素重要性的冰山一角。可以說,雌激素對身心功能影響重大。因此一旦雌激素水平變動,其他許多層面也跟著波動,包括月經週期、毛髮生長與快樂感受。

黃體素

黃體素屬於類固醇激素,為黃體激素家族主體。其生理作用在雌激素存在下會被放大。

卵巢中的黃體是黃體素的主要生成處,卵巢本身、腎上腺及懷孕時的胎盤也會產生少量黃體素。

黃體素有多種功能,但我們重點放在其於生殖系統的角色。

黃體素能為潛在懷孕預備子宮內膜,在已釋出的卵子受精時發揮作用。它同時抑制子宮平滑肌收縮,避免正在著床的受精卵被排除。若卵子未受精,黃體會退化,使黃體素下降,繼而開啟新一輪月經週期。

黃體素又被稱為「懷孕激素」,對胎兒發育意義重大,作用包括:

  • 為受精卵著床預備子宮內膜;
  • 刺激腺體及血管生長,供應胚胎營養;
  • 維持妊娠期間的內膜健康;
  • 協助胎盤建立。

當胎盤發展完成後,成為黃體素的次要來源(主要來源仍為黃體)。因此孕期女性體內黃體素長期處於高水平,防止額外卵子成熟,並為泌乳作準備。


無排卵週期是指沒有排卵和黃體期的月經週期。此時無法受孕。無排卵週期相當常見,多數女性一生中都會遇上,尤其是青春期初經時與更年期前後。

進入更年期前雌激素和黃體素都會大幅下降,被認為是常見更年期症狀的主因,因此更年女性經常會被建議(慎重)採用荷爾蒙替代療法以減輕症狀,但仍需謹慎處理以避免副作用。

睪酮

睪酮是主要性激素及合成代謝類固醇,由性腺(男性睪丸、女性卵巢)生成,腎上腺也會分泌極少量的睪酮。青春期時男女睪酮急遽上升,年長後逐漸下降。

睪酮屬於雄激素,具體作用為促進男性第二性徵

  • 肌肉增長
  • 骨密度提升
  • 體毛增多
  • 聲音變粗
  • 陰莖、睪丸和前列腺腺體增大
  • 行為變化,如自信、冒險、攻擊性和性慾提升

女性體內睪酮僅為男性的5–10%,但對女性而言,它與雌激素共同協助修復、成長及維持組織與骨骼健康。

解碼情緒波動:揭開情緒不穩背後的原因


那麼,情緒波動的主因是什麼?

主流理論認為,在月經週期後半段的荷爾蒙波動是情緒起伏的主因。排卵期時,女性釋放卵子,此舉導致雌激素與黃體素驟降,引發多種身體及情緒症狀。

雌激素和黃體素的變化會影響血清素。血清素既是荷爾蒙也是神經傳導物質,有助於調節情緒睡眠週期食慾消化


低血清素與悲傷、易怒、失眠及異常食慾等有關,皆為「經前症候群」(PMS)典型表現。

人體95%的血清素產於腸道黏膜,負責腸道蠕動,其餘5%則在腦幹製造,負責腦內神經傳導。

腦內血清素被視為最重要的調節情緒激素之一,但血清素在預防/導致PMS(尤其心理症狀)上的具體角色,仍未完全明瞭。

如何應對情緒波動

荷爾蒙系統極其複雜,上述僅屬皮毛。荷爾蒙相互配合調節體內多重機能,醫師無法單憑一顆藥丸就等同解決情緒起伏。

如果您自覺情緒波動與月經週期有關,建議記錄心情日記,追蹤不同階段的情緒變化。PMS特點為節律性、周期性。


知道「我情緒波動是有原因的」可幫助妳正確看待自身情緒、帶來慰藉。

詳細記下自己最近數個週期的情緒,當需要跟醫生討論症狀時十分有用,有助醫師了解全貌。

我們的生理期追蹤APP能方便記錄心情與其他症狀。

當您有以下症狀時請記錄下來:

  • 悲傷情緒突然且難以解釋的轉變
  • 容易哭泣易怒
  • 失眠過度睡眠
  • 難以專注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
  • 疲憊活力下降

理解情緒變化:面對悲傷與突然、難以解釋的情感低潮


視您的醫療史而定,醫師可能會建議您使用荷爾蒙避孕方式,如避孕藥貼片,以減輕腹脹、乳房脹痛等身體PMS症狀,對部分女性也有緩解情緒波動的效果。

但有些女性使用荷爾蒙避孕法後反而使情緒問題加重,因此您可能需要嘗試多種避孕法來找到適合您的方式。

多項生活方式因素也對PMS有影響,日常調整或有幫助:

  • 運動。每天至少保持30分鐘活動力,即使只是散步,也有助於紓解悲傷、易怒與焦慮。
  • 營養。要抵抗PMS常見的垃圾食物慾望。糖、油脂、鹽都會擾亂情緒,不必完全戒除,但建議多攝取水果蔬菜全穀類等營養食物,能幫助您保持飽足並穩定血糖,減少煩躁。
  • 有臨床試驗發現補充鈣質有助減緩PMS帶來的悲傷、易怒與焦慮。許多食物富含鈣質,如牛奶起司乳酪及優格深綠色蔬菜強化柳橙汁穀片。也可每日攝取鈣質補充品。飲食調整需持之以恆才有效,請對自己多些包容。
  • 睡眠。睡眠不足在週期任何階段都會讓情緒惡化,每晚至少睡7-8小時,尤其生理期來前一兩週更重要。記得要睡得好,一天至少要到戶外曬一小時太陽!褪黑激素——即「睡眠激素」—— 需經眼角膜曝曬日光後才會產生,若體內褪黑激素不足,即使睡再久也難有飽足感。
  • 壓力。壓力未控會讓情緒起伏惡化。可多採用深呼吸練習冥想瑜伽幫助自己放鬆,尤其是生理期症狀發作時。

情緒波動與創意性格

有些女性學會欣賞自己的情緒波動,並於內省時充分發揮創意。感到低落與迷惘其實很正常。妳有權花時間整理心事,去感受所有情緒——那是屬於妳的訊號。


妳可能會越來越信任自己,甚至在週期最低潮、最悲傷的那幾天,發掘並連結創造力,創造出真誠、動人而有力量的藝術作品。

有時候真的太難受了

妳感受到的狀況,是否遠比經前情緒變化嚴重?其實並不容易分辨。這時心情日記有助了解低潮持續多久、變化趨勢,也可聽聽親友的客觀看法,給自己更多理解。

如果上述努力皆未見效,可考慮和醫師討論使用抗憂鬱劑。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s)為PMS情緒治療的主要藥物,需醫師處方,部分女性認為在情緒低谷時得到明顯幫助。

這一切都會過去

沒有什麼是永恆不變的,關注荷爾蒙在身體中的運作可再次印證這個道理。沒有人能永遠健康又開心。我們時而偏離軌道。即使偶爾壓抑情緒,最終還是會慶幸自己認真檢視了影響自己的因素,也找到能讓自己回歸理想狀態的方法。這是一場內在的修鍊——這一點對我們每個人都一樣,也沒什麼不好。

您可以使用 WomanLog 追蹤生理週期。立即下載 WomanLog:

App Store 下載

Google Play 下載

分享此文章:
https://sante.lefigaro.fr/article/pourquoi-l-humeur-de-certaines-femmes-change-a-l-approche-des-regles-/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female-sex-hormones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277737#what-is-progesterone
https://www.healthywomen.org/your-health/progesterone/overview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high-testosterone-in-women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womens-health/do-women-have-testosterone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serotonin-deficiency
https://therabbitisin.com/when-mood-changes-a-lot-4f40dd2cf31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rapid-mood-swings
https://www.livescience.com/38324-what-is-estrogen.html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480686/
Advertisement


水腫,也就是組織腫脹,是對發炎和受傷的正常反應。腫脹有助於保護受損區域,促進組織修復。如果腫脹的原因很明確,例如腳踝骨折或蚊蟲叮咬,且沒有其他症狀,通常會在幾天內自行消退。
哈啾!莫名的噴嚏、流鼻水、眼睛發癢流淚,還有整體的搔癢與不適……這些感覺妳是否很熟悉?過敏令人困擾,且表現多樣,但其實是可以管理的狀況。
痤瘡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狀況,大家都熟悉其與青春期密切相關,但其實成年人也可能受到影響。雖然遮掩(如彩妝或其他方式)很誘人,但這最多只是暫時的解決方法,甚至可能讓情況變得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