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功能! 登入以管理您的帳戶,查看記錄,下載報告(PDF/CSV),並查看備份。 在這裡登入!
分享此文章:

口罩痘,戴口罩帶來的副作用

新冠疫情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戴上防護口罩已成為外出的新常態。雖然口罩為我們提供了必要的防護,但長時間配戴也會對肌膚造成影響。

解決長時間戴口罩導致的口罩痘問題

長時間規律地配戴口罩會導致皮膚乾燥與刺激,並可能加劇某些皮膚疾病。為了形容這些狀況,誕生了一個新詞:「口罩痘」(mask + acne)。

口罩已是全球對抗疫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過,長時間與口罩摩擦,加上呼氣造成的汗水和濕氣,都會刺激肌膚。這類刺激通常集中在皮膚與口罩直接接觸的區域,如鼻子、臉頰、下巴,還有—視口罩款式而定—耳後。最常見的症狀包括乾燥或脫皮紅斑搔癢

除了一般的刺激外,戴口罩還可能因破壞皮膚微生態而加劇某些皮膚問題,包括:

  • 痘痘—毛孔因油脂、死皮細胞與髒汙堵塞,造成粉刺、白頭或黑頭等。
  • 酒糟—與神經血管及免疫因子相關,可能因皮膚蟎的存在而惡化,症狀為泛紅、丘疹及明顯血管。
  • 接觸性皮膚炎—為對口罩材質過敏或刺激所致,會造成紅疹、刺激、起水泡。
  • 毛囊炎—毛囊感染導致搔癢、疼痛,以及類似痘痘的紅腫。

「口罩痘」是一個統稱,涵蓋了多種皮膚問題。如果妳發現冒痘,請諮詢醫師,務必了解根本原因。不同行的皮膚問題需要不同的治療方式,正確辨識才能事半功倍。例如,將抗痘藥膏塗於酒糟,反而會讓情況加劇。

請好好照顧妳的肌膚

想建立專屬妳的護膚流程,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膚質——乾性、油性、混合肌還是正常肌?是否有痘痘、酒糟等特殊皮膚問題?

以下習慣適合所有膚質:

  • 多喝水——從內部補水才能讓肌膚不易乾燥。
  • 定期洗頭——長髮會經常觸碰臉部,保持乾淨很重要。睡前綁起來也有幫助。
  • 定期更換枕套。
  • 擦防曬——防曬一整年都要做,能保護妳的肌膚。

若懷疑自己有皮膚疾病,建議諮詢皮膚科醫師,取得合適治療建議。如果無法諮詢醫師,也分不清原因,請選擇兼具舒緩和保濕功能的多用途保養品。


每種皮膚問題的治療方式都不同,找出根本原因很重要。

重建自然肌膚微生態,就要溫柔對待它。持續溫和清潔並做好保濕,有助於減緩口罩痘帶來的影響。


挑選保養品時,避免使用肥皂——它會去除過多保護性皮脂,反而讓易長痘的肌膚變得更油。

早上保養後與戴口罩間要留點時間——這讓保養品有機會被吸收,不會都沾到口罩上。建議間隔15分鐘,不過N95等密合型口罩,最好預留30分鐘。

精選適合肌膚與預防口罩痘的口罩

精選適合妳的口罩

造成口罩痘與妳選用的口罩種類大有關係。

口罩材質直接影響肌膚長時間接觸後的反應,像是:

  • 痘痘肌聚酯纖維這類易積濕材質接觸更易長痘。妳可選擇內層為棉質等吸水性佳的口罩。
  • 敏感肌則對粗糙、有紋理的材質特別敏感,選擇柔軟內層會溫和許多。
  • 若有舒適的內層,外層可選防護力較佳的材質。

擁有兩個以上口罩比較好。可以經常清洗替換,確保每次都有乾淨口罩接觸妳的皮膚。每使用一次都應徹底清洗晾乾,僅通風無法去除日積月累的細菌與髒污。


拋棄式口罩只適合一次性使用,請用完即丟。這不只保護妳的免疫系統,也保護了肌膚。

務必確保口罩合臉型。太小會摩擦肌膚造成刺激,太大也容易滑動添亂。合適的口罩不只遮住口鼻,也要舒服貼合臉部,這樣妳才不必一直調整,降低雙手碰觸臉部帶來的細菌風險。

Advertisement


小撇步&訣竅

以下幾招有助於保護配戴口罩下的肌膚:

  • 給肌膚「彩妝假期」。戴口罩時化妝更容易堵塞毛孔、長紅疹。需化妝時,選「不致粉刺」或「不阻塞毛孔」產品。
  • 避免首次嘗試較刺激產品,像是化學去角質、磨砂或A酸。口罩會提升肌膚敏感度,強效產品可能刺激肌膚。
  • 戴口罩期間持續關注自己的膚況——有些保養品如鬍後水或含水楊酸的產品過去都沒問題,但和口罩一起用就會出狀況。若覺得不適,試著暫停最近新加入的保養程序。
  • 注意安全規範下,每4小時給肌膚15分鐘的口罩休息。第一線醫護證實,這對肌膚有明顯幫助。

適合摘下口罩的情境包括戶外、與人保持兩公尺以上距離,在車內獨自一人時,以及在家時。

持續不斷的皮膚問題雖然難纏,但妳要相信身體有自我修復能力。如果一切都做對了,還是長口罩痘,請及早洽詢皮膚科醫師。

妳可以使用 WomanLog 追蹤生理週期。立即下載 WomanLog:

在 App Store 下載

在 Google Play 取得

分享此文章: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maskne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news/face-masks-may-be-irritating-your-skin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contact-dermatitis/symptoms-causes/syc-20352742
https://edition.cnn.com/2020/06/25/health/maskne-acne-covid-masks-wellness/index.html
https://www.aad.org/public/everyday-care/skin-care-secrets/face/prevent-face-mask-skin-problems
https://www.aad.org/public/everyday-care/injured-skin/burns/face-mask-skin-problems-treatment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beauty-skin-care/skin-types-care#home-test
Advertisement


雖然情況已有所改善,但女性仍經常因疼痛與疲勞等健康困擾被忽視甚至嘲笑。無論社會怎麼說,這些感受都不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沒有其他疾病存在,導致長期疼痛與疲倦的兩種慢性病可能是纖維肌痛症和慢性疲勞症候群。
每個人都有體味,個人獨特的氣味是擁有身體非常自然的一部分。不過,過於強烈的體味有時會影響人際溝通。而若身體氣味突然改變,也可能表示潛在的健康問題──或者有時僅僅是荷爾蒙水平的變化。
說人類的泌尿系統令人著迷絕不為過。大多數人只有出問題時才會注意到它,其實泌尿系統在我們身體中擔當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淨化血液、排除毒素,並調節血容量及血液中的成分。然而,遇到泌尿系統困擾並不罕見,其中不少都以膀胱壓力和尿量增加作為開端。本文將討論最常見導致膀胱壓力的原因,並進行比較,協助妳識別其明顯的不同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