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功能! 登入以管理您的帳戶,查看記錄,下載報告(PDF/CSV),並查看備份。 在這裡登入!
分享此文章:

顳顎關節(TMJ)及相關疾病

緊咬下巴是不少壓力生活的無奈副作用。若妳晚上磨牙、常吃太硬的食物,或是姿勢不良,妳的下巴可能正過度勞損!若未及時處理,這些症狀就可能導致慢性問題,也就是所謂的TMJ顳顎關節疾病。

探索顳顎關節與TMJ障礙的動態與健康。

微笑、說話、打哈欠、咀嚼——我們每天都大量使用臉部肌肉,但除了擔心皺紋外,其實很少注意到這些肌肉。當瑜伽老師、冥想指導或物理治療師指導學員放鬆臉部和下巴時,多數人都會驚覺,自己臉部肌肉裡原來積壓了這麼多緊張!

TMJ,即顳顎關節,是連接下顎骨(下巴)與顱骨(太陽穴位置)的關節,名稱由此而來。連接該關節的肌肉往下覆蓋頰部、下巴(咬肌)與頸部,再往上延伸到頭骨(顳肌)。而頸部後側的肌肉也參與顳顎關節的定位與運作。


如果妳的顳顎關節出現問題,這些肌肉都可能過度勞損,反之亦然。

顳顎關節負責固定妳的下巴,舉例來說,包括咀嚼吞嚥。臉部與頸部多個重要肌群都在此匯聚,因此關節問題也可能反映鄰近部位的健康警訊。TMJ問題常常是生活壓力過大、身體緊繃的明顯指標。

TMJ疾病的正式名稱其實是TMD(顳顎關節障礙),但多數情况下大家直接用關節的名稱TMJ泛指相關問題。

若下巴時常緊咬,尤其晚上甚至白天都不自覺磨牙,幾乎可以確定壓力與焦慮是主要元兇。但我們還是來釐清一下其他可能原因。

遺傳與外傷

每個人的下巴結構、位置多少有些差異。如果妳開合嘴巴時有喀喀或啵啵聲響,但沒有明顯疼痛或不適,很可能只是包覆關節的纖維囊位置略有偏差,讓關節“跳動”而非順暢滑動。

這些結構上的小特殊是天生遺傳。關節摩擦後可能長期磨損會加劇,建議定期留意,但不用太擔心——單獨的聲響並不是病,只是身體的小特點而已。

TMJ問題同樣與牙齒排列、口腔整體健康有關。牙齒感染或大牙問題亦會導致TMJ發炎。

同時,外傷也可能讓下巴脫臼。如果妳跌倒或因外力衝擊後,下巴出現疼痛,建議盡快檢查臉部結構。其實即使受傷部位不是臉部,下至腳或腰部都可能影響TMJ。妳的家庭醫師或牙醫多半會安排下顎X光檢查,確保無損傷。

TMJ障礙也常與其他健康問題相關,下巴功能就像薄弱環節,可能預示著其他更嚴重的疾病,如過敏、呼吸困難、局部慢性肌肉與神經疼痛、睡眠及焦慮障礙、腸躁症等等。下巴痛也早被視為類風溼關節炎或其他關節疾病的潛在警訊。

舌頭的位置

若妳感到下巴疼痛,可以留意一下平時舌頭的位置。沒有咀嚼或講話時,舌尖應緩貼上排牙齒後方、上顎內側。如果不是如此,可能需要一點時間“訓練”舌頭,雖然有點難度但絕對可行。如果舌頭習慣性卡在大牙或下排牙齒、甚至其他奇怪位置,就會給下巴和頸部額外壓力。


每隔幾小時,輕輕放鬆下巴,讓舌尖自然貼在上排牙齒後方的上顎,訓練正確的舌頭位置。

本文最後介紹的下巴與臉部運動,也有助於調整舌頭位置。

姿勢

很不幸,現代辦公室生活型態大大增加TMJ障礙的發生。不僅是因為心理壓力,還歸咎於日常的各種姿勢。

前傾的頭部——所謂“科技頸”,常見於用電腦、操作手機甚至開車時,會讓整個頸部及上背區域承受極大壓力。下巴可能向前突出或向後縮,讓TMJ承受拉扯。

頭部前傾通常伴隨整個上半身、手臂和肩膀一起向前移。要時常伸展手臂向外、向後,打開胸膛,活動肩胛骨。

進一步改善姿勢,建議使用人體工學椅,坐時保持挺背或適當後靠工作,並時常(每1至2小時)輕柔伸展頭頸至四面八方,包括往下或斜下(如同看腋下般)。這能舒緩相關肌肉的緊繃。

預防下巴疼痛——用電腦或手機時避免將下巴放在手上


如果妳只是在一邊的下巴疼痛,這很常見,請務必避免工作時或滑手機時用手撐下巴。將下巴靠在手上容易駝背,影響姿勢,同時也是一種前傾頭部的偏側姿勢。更重要的是,這樣會直接壓迫本就錯位的下巴。要戒除習慣雖然不易,但訓練自己坐直將帶來多方面健康益處。

平時也要留意整體姿勢,定期從事力量與有氧運動,並特別放鬆肩頸胸等區域的肌肉緊繃。

每週至少做2至3次中等強度的力量訓練,可強化肩膀、上臂、頸部和上背肌肉。

就像拉伸一樣,要有意識地每隔幾小時放鬆下巴。必要時可以手機設鬧鐘提醒自己。但如果已經嚴重緊咬,甚至TMJ在發作時,單憑意志未必能放鬆,下文介紹的運動會有幫助。

Advertisement


立即舒緩

妳可嘗試以下方法,即時解除下巴緊繃:

在門牙間夾一塊扁平物(最好是木製或塑膠製,如冰棒棍或鉛筆),並讓門牙fix住它。可微調位置讓物品受力於門牙,這樣能減輕TMJ壓力,感覺下巴放鬆。

放鬆臉部。將手掌根部輕壓於太陽穴,慢慢同時示意向下滑過臉頰至下顎,讓手勢帶動下巴完全打開。稍微加壓,幫助放鬆多餘緊繃。可重複數次。

按摩耳朵附近肌肉。將兩指分別放在耳朵兩側:無名指與小指壓在太陽穴,中指與食指壓在頸後(頭夾肌)。輕輕上下移動雙手以舒緩肌肉,再順勢按摩下巴咬肌。

以溫敷放鬆下巴。每天3至4次,用溫濕熱敷袋敷下巴約15分鐘,能減少肌肉痠痛。

止痛藥如布洛芬也可適度減輕疼痛與發炎。


若因下巴卡住或劇烈、尖銳疼痛導致無法張合口,妳正出現“鎖下巴”,請立即尋求醫療協助。

長遠解決之道

要真正改善TMJ疾病症狀,必須調整整體生活習慣。保持良好姿勢和身體健康至關重要。工作時建議每1至2小時伸展手臂、胸部和肩膀。

TMJ障礙經常與睡眠問題有關。白天及睡前多做呼吸、放鬆練習,有助減少焦慮。選擇合適枕頭與床墊,調整最佳睡姿。

夜間護齒器咬合板可以保護牙齒,避免磨牙與咬緊下巴。專屬夜間護齒器可由家庭醫師或牙醫師開立。

如果TMJ發作時,切勿食用堅果、生紅蘿蔔或太妃糖這類硬食,也別嚼口香糖,盡量讓下巴徹底休息。

有意識地左右輪流咀嚼食物,避免只用單側下巴。


如果妳只有單側下巴痛,可能是這側較虛弱,或恰好在補償另一側較弱的肌肉。

按摩與運動

每天以少量按摩油、乳霜或可可脂按摩臉部,有助降低摩擦、紓緩緊繃。可固定於睡前等時間養成習慣,自我按摩是臉部放鬆的關鍵。

接觸臉部前,務必洗手、使用乾淨的產品。

常見按摩方式如下:

兩側臉部同時小範圍畫圈按摩,由TMJ開始往下移至下顎骨,再往上回到太陽穴,重複進行。

以指腹或掌節按摩咬肌,從TMJ沿著斜線按壓至嘴角,每次儘量放鬆下巴,可閉口或微張。依需求重複數次。

做加強下巴肌肉力量與靈活度的運動。照鏡子確認正確姿勢,注意勿過度操勞下巴。

舌尖貼近上顎牙齒後方,緩慢最大幅度張口,然後再閉合。留意何時何處下巴有喀喀聲響。重複10次。

維持舌尖在上方後,仔細將下巴左右移動10次,再前後移動10次,有助活化下巴關節並潤滑滑動。

嘗試“下巴收回”:閉口站直,將頭直接往後拉(像Disco埃及跳舞動作,但只向後),維持幾秒,重複5次。這能糾正前傾姿勢。也可靠牆進行,讓頭頂向後上滑,不要過度拉伸。


請諮詢物理治療師或脊椎整復師,進一步評估妳TMJ的嚴重程度,取得專業個人化治療。專家能帶指導更多適合妳的運動,並進行專業臉部按摩,包括 口內頰部的按摩(肌內按摩)

手術治療

如果症狀非常嚴重,可能需要手術矯正顏面骨骼或關節結構。此類手術需由口腔外科或顏面外科醫師進行。

肉毒桿菌注射偶爾會用於TMJ治療。可施打於咬肌、太陽穴或前額,幫助下巴放鬆。此療法安全性相對高,但僅能維持數個月,並未針對疾病本質根治。

另有多種替代療法,如針灸芳療,有時能有效緩解症狀。

就診指南

下巴疼痛或緊繃,請大方如實向醫師反應。下巴痛判斷困難,即便不是尖銳或劇烈,仍會像其他慢性疼痛一樣深深影響妳心情。其實可選擇的治療方案不少。多留心身體訊號,回應她的需求,妳也能改善這些惱人的下巴不適。

妳可以利用 WomanLog 追蹤月經週期。立即下載 WomanLog:

App Store 下載

Google Play 取得

分享此文章:
https://tmj.org/living-with-tmj/basics/
https://www.mouthhealthy.org/en/az-topics/t/tmj
https://www.aafp.org/afp/2015/0315/p378.html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tmj/symptoms-causes/syc-20350941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317706
Advertisement


如果妳問身邊的人什麼是偏頭痛,大多數人會告訴妳這是一種嚴重的頭痛。雖然這有部分正確,但過於簡化了現實。在這篇文章中,妳將了解偏頭痛的各個階段、症狀與常見迷思,同時討論幫助緩解症狀的各種應對策略。
我們的身體反映著我們的生活方式。而對大多數人來說,日常生活幾乎都被螢幕時間所主導。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的使用不僅對眼睛造成壓力,也會影響其他肌肉,尤其是頸部和肩膀。姿勢不良不僅僅是美觀問題,更可能導致偏頭痛與肩膀疼痛等真正的健康困擾。
去看婦科醫生可能會讓人感到畏懼,尤其是第一次就診或曾有不愉快經歷時。別擔心!生殖健康是妳健康的重要一環,而妳完全可以主動選擇自己的醫生,以及掌控診間發生的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