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功能! 登入以管理您的帳戶,查看記錄,下載報告(PDF/CSV),並查看備份。 在這裡登入!
分享此文章:

體毛

人體天生就覆蓋著毛髮,然而我們卻有著漫長的歷史,千方百計地去除它。與某些認知相反,體毛的去除純屬美觀考量。是否保留或移除體毛,完全取決於妳自己。

體毛:擁抱自然多樣與個人風格。

男女都會刮毛,但女性面臨的社會壓力更大。西方文化大約在二十世紀初開始流行女性應該有光滑無毛的皮膚,並且這種觀念也不斷地被推廣。

人體上的毛髮分為兩類——頭髮屬於終毛(或雄激素毛),而其他地方更柔軟、更短且通常更細的毛髮則稱為毳毛。青春期時體內雄激素分泌增加,使陰部和腋下的毳毛發展成終毛。終毛與毳毛在色素沉著上也可能有所不同。

由於雄激素—這種負責毛髮生長和濃密度的類固醇激素—較為豐富,男性通常比女性毛髮更濃密,但這仍依個人體質而異。

社會對體毛的污名,讓我們相信有可見或蓬亂體毛的人似乎不如膚滑者乾淨。雖然腋下和陰部的毛髮確實可以留住分子,時間一久產生較重的氣味,但這不是立即發生的,只要妳定期洗澡,毛髮的存在或不存在並不會影響個人清潔程度。恰恰相反,就像我們的睫毛一樣,體毛為我們提供抵禦污染和細菌的天然屏障。某個身體部位的毛髮就是為了保護該部位而存在。

刮毛的歷史

刮毛絕不是現代才有的現象。早在公元前三萬年就有刮毛的證據存在。那為什麼要刮毛呢?當時的人為什麼需要刮毛,而我們現在又為什麼覺得需要刮毛?

追溯不同文化的歷史,我們會發現外表可以讓人隸屬於某個團體或階級。頭髮或鬍子的長度象徵著歸屬與地位。舉例來說,古埃及法老的鬍子象徵著他們作為活神的地位——而這些鬍子通常是假鬍子。鬍鬚是一種象徵,不必是真的。事實上,一些法老其實是女性,她們同樣會戴著假鬍子。然而,假鬍子下卻常常是刮得一乾二淨的統治者。做到膚滑其實困難且費時,於是成為階級的象徵。

古希臘人則認為蓄滿鬍子象徵智慧與男子氣概,並且以此為傲,只有在哀悼或極度悲傷時才會剪掉鬍子。被他人強行剃鬍則是一種羞辱。不過,戰場上的實際需求使鬍鬚在古希臘失寵——若敵人抓著妳的鬍子,可以輕易控制妳。

女性在不同時代也因美學潮流的變遷,經歷了各種除毛時尚。像克麗奧佩特拉時代,女性便使用糖膏脫毛,類似現今的熱蠟脫毛。伊莉莎白時期的女性甚至會剃除眉毛,使額頭看起來更寬!

現代刮毛風潮始於二十世紀初。經由三大產業——女性時尚、男性剃鬚及女性雜誌——聯合推廣,讓「無毛」與女性魅力和被渴望形象劃上等號。隨著更自由的服裝(短袖、高裙擺)流行,膚滑成為時尚潮流。我們對體毛的觀感,其實很大一部分來自廣告的影響。


吉列公司在成功將剃鬚刀賣給男性後,於1915年開始向女性推銷名為“Décolleté razor”的剃毛刀。早期廣告之一寫道:「[我們的新式剃刀]解決了一個令人尷尬的個人問題」。

舒適是一回事,尷尬則是社會現象——只有當他人直接或間接地批評我們行為時,我們才會感到尷尬。現在女性被告知可以自由選擇是否刮毛,但真正讓留體毛被社會廣泛接受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無毛的純真?

為什麼光滑無毛的女性被認為更有吸引力?是因為商業推波助瀾的趨勢成為文化常態,還是另有原因?

毛髮常被視為沒修養,甚至帶有野性,男性可以這樣但女性不行。值得思考的是對女性成年感的看法。女性天生就有腋毛——除了還是女孩時。體毛的出現是青春期自然現象,但看到成熟女性有體毛,總會覺得奇怪。社會逐漸排斥成年女性身上的自然毛髮。追求光滑膚質,讓女性被迫維持著未成熟少女的特質。

如果多毛被視為野性,那麼無毛即是幼稚。這樣的意象造就了危險的敘事:女性難以被視為擁有自主權的成年人。對女性無毛的執迷也導致年輕女孩被性化,因為外觀上剃毛的成熟女性與青春期前的女孩區別不大。這進一步鞏固女性天真、無助且容易被操控的社會刻板印象,彷如小孩。它也助長了這樣一種看法:女孩和成年女性一樣,需要對自己被性化的結果負責。

色情產業亦強化女性應為無毛形象。這是青少年常能看到裸體的主要來源之一,進而形成與現實不符的期待。男性凝視下的客體化和性化不是本能,而是文化塑造的結果。如果色情片裡的女性大都如此呈現,我們會相信那就是真理,進而模仿這種不實且難以達成的標準。年輕人成長過程也因此以為女性必須無毛才算有魅力。

許多女性認識到無毛與系統性物化息息相關,因此選擇不剃毛作為抗議。只是,這有時又導致批評有刮毛的女性,認為她們助長女性壓迫,這其實又是另一種壓迫。目標不是所有女性都不剃毛,而是每個人都能真正自由選擇。

高效技術:揭密多元脫毛方法


各種體毛去除法

如果妳喜歡去除體毛,其實有很多方法。以下是最常見的一些:

想要效果最佳,建議從清潔,最好是去角質後的皮膚開始

刮毛時選擇多刀片剃刀(建議至少4刀片)是去除大多數體毛的有效方式。諷刺的是,男用剃刀往往比女用的效果更好。使用剃毛膏或凝膠可讓毛髮更柔軟、剃除更順利,也能避免皮膚乾燥。電動剃刀也是另一種選擇。無論哪種剃刀,都要保持刀片清潔並定期更換。刮毛後,毛髮會很快長回來——通常幾天內就會長出。


刮除陰毛時也可用橄欖油或護髮素,效果類似剃毛啫喱。

熱蠟脫毛是將溫熱的蠟倒在皮膚上,貼上一層紙布快速撕除,帶出毛髮與毛囊。蠟加熱後軟化毛囊,使毛髮連根拔起、皮膚短時間保持光滑。巴西式熱蠟則專指脫除陰部毛髮。這方法雖快速但會疼痛,且對某些部位(如腋下)效果不佳,特別是居家操作時。此法因毛髮連毛囊一同拔除,長出速度較慢,可維持數週光滑。不過,毛髮必須至少約1/4吋(約2/3公分)才能被蠟帶走。糖膏脫毛使用加熱的糖取代蠟,方式相同。

脫毛劑指各種化學脫毛膏,作用原理是讓毛囊內的毛髮溶解、殘留物一抹即除。對敏感肌膚可能引發過敏反應,且與熱蠟一樣,毛囊需再生,所以毛髮生長較慢。脫毛膏無痛但需等待約15分鐘才能見效。

雷射除毛。專業的雷射療程可針對毛囊,經數次治療後,大多體毛都能消失,維持長達一年。安全且受歡迎,但費用不低。

針對小面積及細毛,拔毛繞線除毛都是不錯的方法。拔毛用鑷子逐根拔除,常見於修眉等小面積部位。繞線除毛則利用交叉的細線勾出一束毛髮並拔除。調整與控制毛髮生長稱為修整

妳可能聽說過剃毛後毛髮會越長越粗越黑。雖然剃除會刺激生長,新長的毛會在前幾天看起來較深色,但其實不會更長更粗。這是迷思。

一些注意事項:

  • 所有脫毛方法都應自己幫自己,或由專業人員操作。幫其他人剃毛或熱蠟很容易出差錯。
  • 剃刀要自用自備。想成牙刷一樣,不應共用。
  • 胸部毛髮請保留。乳房特別容易因毛髮內生而感染。雖然很想拔除或刮除乳頭附近的幾根毛,還是儘量不要動比較好。

我想要有體毛嗎?

無毛早已成為世代美麗標準,並深植於社會對女性的審美觀。不過,越來越多女性選擇自然留毛,有的是出於政治抗議,也有人純粹不想剃毛。

另一方面,脫毛相當普遍,除了偶爾刮傷或內生毛,並不具太大危險。沒什麼理由反對脫毛本身。然而,女性承受的無毛壓力確實值得正視。了解刮毛歷史有助於讓未來世代免於無謂的社會壓力。

妳的選擇就是妳的選擇。是留毛還是脫掉,只要確保妳是為了自己做決定。沒有標準答案。

妳可以使用 WomanLog 來追蹤生理期。立即下載 WomanLog:

App Store 下載

Google Play 下載

分享此文章: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womens-health/body-hair#The-history-of-body-hair-removal
https://www.prevention.com/health/a20467472/body-hair-causes/
https://health.howstuffworks.com/human-body/parts/human-body-hair.htm
https://skinhealthalliance.org/news/fact-fiction-skin-health-alliance-dermatologists-confront-myths-body-hair-discuss-dos-donts-removal/
https://www.insider.com/health-benefits-not-shaving-2018-5
https://www.varsity.co.uk/lifestyle/19761
https://womensmuseum.wordpress.com/2017/11/22/the-history-of-female-hair-removal/
https://www.theenglishshavingcompany.com/blog/history-of-shaving/
Advertisement


選擇離開一段不再適合自己的感情,往往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分手可能會混亂且令人心痛,也常讓雙方留下未解的情感包袱。
數百萬人因醫療或娛樂原因服用處方藥及非法藥物。當缺乏警惕濫用這些物質時,極容易發展成成癮。藥物成癮對受害者本人及親近的人都極具危險性。
雖然這種現象可能會讓人感到驚慌,但其實比妳想像的還要普遍。妳有沒有突然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感覺到像閃電般的麻、刺、或酥麻感?這類感覺在圍絕經期時更常見,因為荷爾蒙波動會影響神經的傳導,不過這種狀況其實也有很多其他可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