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Sign in to manage your account, view your records, download reports (PDF/CSV), and view your backups. Sign in here!
Share this article:

陰道念珠菌感染

陰道黴菌症,又稱陰道念珠菌感染(亦稱坩地達外陰陰道炎、陰道酵母菌感染或念珠菌病),極為常見。在實驗室檢測中,約有20%的陰道分泌物可檢測出黴菌。由此狀況引起的疼痛和不適感,經常需要即時就醫。

明辨念珠:陰道念珠菌感染解析視覺化。

陰道念珠菌感染會導致陰道和外陰部刺激、分泌物和劇烈搔癢。這並不被認為是性傳染病(STD):即使沒有性行為,妳也可能感染。不過,性行為有時可能觸發此感染。因此,若妳確診有念珠菌感染,建議妳和伴侶都諮詢醫生,以避免反覆發作帶來的不適。

好消息是,雖然陰道念珠菌感染令人困擾,但通常不是嚴重或危險的疾病。它主要由幾種自然存在的酵母菌株中的一種引起,最常見的是Candida albicans——一種存在於多達60%成年人體內消化道的微生物。Candida albicans通常生活於腸道,但也能在身體其他部位被發現:口腔、咽喉和食道、皮膚及陰道。少量Candida屬酵母菌對人體有益,但若其生長過度,則容易致病。


75%的攜帶艱難念珠菌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會發生過一次陰道念珠菌感染。

陰道念珠菌感染的症狀

症狀可由輕微到中度不等,包括:

  • 陰道與外陰部搔癢及刺激
  • 陰道周圍腫脹
  • 無氣味、濃稠奶白色分泌物
  • 排尿和/或性交時有灼熱感
  • 性交時疼痛
  • 鮮紅且腫脹的外陰部

念珠菌感染的主要症狀是搔癢,不過單純搔癢也可能是其他皮膚疾病(如牛皮癬或濕疹)引起。


當陰道搔癢伴隨濃稠無味的分泌物時,妳很有可能是念珠菌感染!

陰道念珠菌感染不被視為性傳染病(STD)。雖然無保護性行為可能引發其活化,但它不是經性行為傳染的——即使妳有念珠菌感染,也不一定會傳染給伴侶(反之亦然)。極少數情況下感染可能經由性行為傳播,但除非伴侶出現症狀,無需預設對方同時受感染。若症狀出現,請就醫諮詢。

男性同樣可能感染念珠菌。早期症狀包括龜頭搔癢或灼熱感、紅疹,以及陰莖上出現白色閃亮斑塊。陰莖皮膚可能過度潮濕,且包皮下或其他皮膚皺摺處可見濃厚白色物質。大多數情況下,局部抗黴菌藥膏與乳膏便足以治癒感染。

成因

陰道菌叢或陰道微生態由定植於陰道的細菌組成。當菌相平衡時,細菌因具酸性而能保護陰道免於感染。然而,陰道過度酸化或菌叢失衡可能促使酵母菌過度生長,導致感染。

有三分之二經歷過陰道念珠菌感染的女性,其成因為自然陰道菌平衡被破壞。其餘三分之一則是因外來污染——經性接觸或與受污染物品接觸引發。

失衡起因:解讀菌叢擾動下的陰道念珠菌感染根本緣由


危險因子

什麼情況下體內本來無害的微生物會變成麻煩?

造成感染的因素很多。可能只是壓力大或睡眠不足,也可能與原有疾病如糖尿病及其他內分泌問題有關。

週期前後或懷孕期間的荷爾蒙變化,也會讓妳更容易感染念珠菌。若懷孕,務必諮詢妳的助產士或婦產科醫師,選擇合適治療方案。

其他常見因素包括陰道酸性過高陰道分泌物含糖量增加腸道污染;穿著過緊或使用人造纖維、無法透氣的衣物;以及抗菌皂或泳池造成化學干擾。

另一常見因素是使用抗生素!抗生素能消滅有害細菌,但同時也會傷害“好菌”,導致陰道甚至泌尿道菌叢失衡——成為黴菌感染的溫床。

發現感染時該怎麼辦?

如果妳懷疑自己有念珠菌感染,請先諮詢醫生。每個療程都必須根據症狀嚴重程度個別處方。


切勿自行服用剩餘或他人的抗生素,即便對方服用有效。

剩餘藥品的劑量及成份可能並不適合妳,無需時服用抗生素反而會提升念珠菌感染的風險。

念珠菌感染與經期

感染念珠菌又遇上生理期,堪稱雙重負擔。不幸的是,這種狀況不少女性都有過。念珠菌感染最容易發生在月經來潮前數日,主要原因正是荷爾蒙波動易導致陰道菌叢失衡。

青春期因為荷爾蒙尚未穩定,陰道菌叢也易不平衡,懷孕造成荷爾蒙變化同樣可能帶來感染。


少女青春期常出現念珠菌感染,因荷爾蒙尚不穩定。

如果妳在生理期前一週注意到帶有白色或微黃分泌物,不見得就是念珠菌感染。陰道分泌物隨月經週期改變,每位女性“正常”狀態皆不同。請記得,念珠菌感染通常還會伴隨其他典型症狀,如紅腫、灼熱及搔癢。

話雖如此,及早診斷與治療有助妳在月經來臨前清除感染。若月經結束後症狀仍持續,請及早諮詢婦產科醫師!

迅速紓緩:針對陰道念珠菌感染,適時治療以緩解症狀


治療方式

陰道念珠菌感染在開始治療後,往往數日內就能明顯改善。若症狀嚴重,可能需要2週時間。

主要治療方式有兩大類:

全身性治療或口服抗黴菌藥物(膠囊或藥片)。

抗黴菌藥物會隨血液循環至黏膜部位,殺滅黴菌。此類治療需由醫生或婦產科醫師處方。

醫生或婦產科醫師可能會採集陰道分泌物送檢,以確定致炎微生物為何。確認感染來源後,才能選擇最有效的治療。

局部治療或陰道塞劑,使用塑膠導管將藥物塞入陰道。

塞劑有單次劑型短期(3天)療程,二者都很有效。通常塞劑建議晚上(經期也可使用)放置,以免白天分泌物影響生活。醫師或藥師亦可建議使用乳膏或藥膏,外塗於皮膚與黏膜部位。

通常塞劑在藥局藥房即可購得,無需處方。但使用前請務必確保自己真的罹患念珠菌感染。首次感染或懷孕期間不建議自行用藥!請諮詢醫師判斷所有刺激或發紅的原因。


請記得!治療期間不建議無保護性行為。

預防反覆感染的方法

生殖器念珠菌感染困擾全球數以百萬計的女性,可影響性生活品質、降低生活品質,家庭也需因此負擔不小醫療開銷。

目前尚無通用療法能預防反覆發作,但可參考以下建議減少風險:

個人清潔——避免使用芳香肥皂或任何所謂私密香氛噴劑;每日清洗私密處不宜超過兩次。

勿使用陰道灌洗液、勿自行消毒陰道、勿用抗菌皂。這些措施都沒必要!陰道本身會自行清潔,多餘的清潔劑反而傷害自然菌叢。天然分泌物就是陰道最好的保護。

衣著——避免穿著緊身褲或貼身衣物。盡可能選擇棉質內褲,並以60°C清洗——這溫度才能殺滅可能殘留的真菌。

游泳後請用清水沖洗身體並儘快更換濕泳衣

性生活——須避免對陰道微黏膜造成刺激。如有需要,可使用潤滑劑減少性交時的摩擦傷害。

飲食——避免甜食,糖分是黴菌最佳養分。血糖高或糖尿病未控制的女性,較易反覆罹患念珠菌感染。若有此類診斷,務必與醫師討論最佳管理方法。

可考慮攝取益生菌。益生菌有助於平衡體內酵母菌,推薦含有乳酸桿菌的食品——此菌於腸道及陰道健康菌叢中自然存在。市售優格及克非爾(活菌發酵)均含乳酸桿菌。

有些女性會用含乳酸桿菌的優格作為陰道自療方式,但不建議這樣做:就算是無糖優格,也含有天然糖分,反而容易助長黴菌生長,最後得不償失。

重點提醒

念珠菌感染令人困擾,但十分常見,只要即時治療,通常幾天內症狀即可改善。若妳有感染症狀,請盡早諮詢醫師,找到最適合妳的治療方案。

妳可以使用 WomanLog 追蹤經期與性生活。立即下載 WomanLog:

於 App Store 下載

於 Google Play 下載

Share this article: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6145858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yeast-infection/symptoms-causes/syc-20378999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vaginal-yeast-infection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mens-health/penile-yeast-infection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322722
https://www.doctissimo.fr/html/sante/encyclopedie/sa_575_candid_uretro_genit.htm#
https://www.magicmaman.com/,candidose,2470123.asp
https://kidshealth.org/en/teens/yeast-infections.html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health-issues/conditions/genitourinary-tract/Pages/Yeast-Infections-in-Girls-and-Young-Women.aspx
https://health.clevelandclinic.org/do-home-remedies-actually-work-for-yeast-infections/
https://www.nhs.uk/live-well/sexual-health/keeping-your-vagina-clean-and-healthy/
Advertisement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由於子宮內膜細胞存在於子宮以外而引起的婦科疾病。它被認為是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尚無根治方法,但有多種治療方案可緩解其症狀。
我們偶爾都會有些笨手笨腳的時刻。你可能會絆倒在馬路牙子上,或者把咖啡潑滿了新買的洋裝。但有時候,笨拙不只是意外,而是反覆出現的問題。妳可能會發現自己在某個月份特別笨拙,或是當妳感到壓力大時,常常撞到、掉東西。這篇文章將帶妳更深入了解笨手笨腳,到底該不該擔心,還是說這只是妳生活和個性的一部分。
腸絞痛是嬰兒常見的現象。儘管嬰兒本身很健康,她有時還是會在生命早期莫名其妙地哭鬧不止。嬰兒腸絞痛通常與某種腹部不適有關。而「腸絞痛」這個詞同時也用來形容成年人出現突發、反覆且原因不明的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