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年輕女孩在初經來臨時感到缺乏準備。儘管大多數人對會發生什麼有概念,但恐懼和尷尬仍相當普遍。
教導女孩和男孩認識月經同樣重要。雖然經歷者是女孩,但讓兩性都能自然接納身體知識,對打破相關禁忌是重要一步。
你也許記得學校裡男女分開,被簡短講解青春期種種細節的一天。對許多孩子來說,這往往是她們唯一獲得的月經正規資訊。顯然,這是不足夠的——學校教育不足時,父母與導師就必須補足。
和媒體描述或大眾想像不同,讓孩子對月經等主題有準備的最佳做法,並不是只進行一次認真的嚴肅對談就結束。這反而傳遞「談論月經是不被歡迎的」訊息,讓孩子和青少年需要幫助時不敢詢問。
也不應該等到「真的需要時」才講。事實上,只要用合乎年齡方式來說明,沒有哪個年齡是不適合認識月經的。你不會想讓五歲女兒因聽到大出血與劇烈疼痛而嚇壞。何不玩一局月經主題桌遊,或家中一起舉辦身體知識問答之夜呢?寓教於樂,負責又有趣。
只要這個話題自然可談,問題就會隨之而來。認真看待她們的疑問並盡力回答。如果你不知道,也可以一起查資料。共同學習,會讓孩子印象深刻。
不是每個照顧孩子的人都曾經歷月經,或認真聊過這個話題。許多單親父親有一天都需要購買女兒的第一包衛生棉,或協助她面對初次經痛。想必她們都不希望措手不及。
即使「經驗豐富」的媽媽,也可能需要重新認識女性生理與衛生用品產業(近年迅速進步,出現更安全、便宜、環保與舒適的選擇),以具備最新知識、信心十足地傳遞必要經驗。
不論你是否及早將這些資訊融入她的成長教育,當時間來臨時都得確定她明白自己會遇到什麼。如果你不熟悉這些內容或不知如何談論,也可尋求專業人士或信任的朋友,請她們帶女兒了解,然後一起再向你說明。
談過之後,就是實踐。讓家成為月經友善空間吧!最理想的是你和女兒一起來做。這不僅讓還沒談清楚的話題有機會深入,也清楚表達:月經無需畏懼、無需羞恥。
第一步可以一起選購女性衛生用品(試試不同種類),止痛藥、熱水袋,以及小巧便攜的生理用品收納包。多幾件內褲、深色褲子或裙子(萬一有漏也比較不明顯)也很貼心。她需要記錄生理期——可以用APP(如WomanLog 😄)或紙本行事曆。
接著,安排浴室專用空間存放所需物品,就算只是空出一層架子也好。若喜歡創造樂趣(幽默往往很受用),可以和女兒一起裝飾放用品的盒子、籃子或袋子。
問問她是否想以特別方式慶祝自己的第一次月經。畢竟這是成為女性長征的起點。或許可以來個溫馨又療癒的一天,搭建枕頭堡、看場電影,畢竟那天她多半心情不太好。
強調你會支持她的需要,也要細心留意她的感受。也許她需要時間消化即將到來的變化,若覺得你太積極,反而會退縮。也可能她非常需要情緒支持,希望獲得你的關心。頭幾個月很辛苦,但時間會讓一切變得更順。
月經可能讓人手足無措,畢竟習慣它要歷經不少不適,這些困難往往又因禁忌而加劇。
世界仍未像我們期望般坦然面對月經。因月經與女性生殖相關,有些人認為它與性有關,因此視為污穢、罪惡,不適合孩子聽聞,也不該公開討論。例如,尼泊爾西部有「Chhaupadi」傳統,女性每月都被送去月經小屋隔離經血,遠離家人和社群。
這樣的觀念讓知識傳遞受阻,也助長羞恥,後果令人擔憂:社會領導人因不懂女性生殖,政策上大錯特錯;女孩與婦女則因身體正常運作而受到懲罰。太多女孩因此錯失了本該擁有的人生。
最好的做法就是在家裡行出榜樣。我們是表率,是楷模,理應自信且驕傲地扛起這個責任。不要害羞與孩子討論月經,勇敢地迎接,因為這正改變世界。
妳可以使用 WomanLog 追蹤妳的生理期。立即下載 Woman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