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功能! 登入以管理您的帳戶,查看記錄,下載報告(PDF/CSV),並查看備份。 在這裡登入!
分享此文章:

月經出血的不同類型

月經本身就是一種流動——即子宮內膜週期性脫落並排出體外。正如女性衛生用品包裝上寫的那樣,妳的經血流量可以是輕微、較多或“正常”。但對不同身體來說,所謂的正常都是不一樣的。

月經血流量的差異

妳的月經流量由很多因素決定:荷爾蒙水平、子宮和身體的結構、壓力、身體活動以及其他因素。各種醫療狀況也會影響妳的經期。如果妳出現非常大量、週期不規律或症狀明顯的月經,請諮詢醫生或婦科醫生,以排除潛在問題。

從青春期開始到更年期,女性平均會經歷約450 次月經週期。經期可以是規律,也可以是 不規律,而這個情況還可能隨時間改變。即使最為可靠的經期,有時也會因飲食、壓力或整體健康狀況的變化而有所不同,這其實很正常。

有時候,很難判斷自己的經血流量是否“看起來應該如此”,更不用說選用哪些經期用品了。其實,直到2023年,月經用品才第一次用真正的血液測試!至今社會上仍然存在根深蒂固的污名與誤解,所以讓我們再來認識一下月經流量的基礎知識吧。

什麼是正常的月經流量?

月經是子宮內膜週期性的脫落。妳也許聽說過,每次經期排出的血量很少——大約60毫升或4湯匙,即使妳經痛並連續流血好幾天。經血量較多時,整個週期流失的經血平均約為80毫升或5.5湯匙。

月經血(加上陰道分泌物和子宮內膜細胞)經由子宮不自主收縮排出體外。經血並非持續流出,而是於幾天內間歇性滴出、緩慢流出或突然湧出。這一過程不會因妳身體的姿勢或盆底肌肉收縮而改變。

一旦開始,月經週期的活躍出血期通常持續3至7天,直到完成排出為止。如果經期超過10天,應諮詢醫生以排除潛在問題,但即使是10天也可能完全屬於正常範圍。

許多人,特別是從沒經歷過月經的人,對經血流量的特性還存在誤解。例如,有些人以為女性能像憋尿一樣控制經血排放,並在需要時釋放。其實,月經是因孕酮荷爾蒙突然下降所觸發 ,這是身體在排卵期未懷孕時的正常反應,排出的過程完全自動化,不受主觀控制。

月經血是什麼樣子?

經血顏色從鮮紅到深棕色不等,且會隨著經期進展而變化。一開始通常是鮮紅色的新鮮血,隨著天數推移,經血會因氧化而逐漸變深、變濃稠。到了經期結束時段,出現棕色血極為常見。

經期排出物中也可能含有一些小的、果凍狀凝塊。這很常見,不必擔心。不過,如果妳看到較大的血塊、頻繁出現凝塊,或對經血稠度有其他疑慮,最好諮詢醫師或婦科專家。

經血通常會有輕微氣味,但不該有強烈或刺鼻的味道。如果妳發現異常或難聞的氣味,可能是感染或其他健康問題的徵兆。

區分輕量、中等與大量月經流量


什麼算是輕、中、重流量?

大多數經期開始時,都會有幾滴“預警滴”或輕微流出,隨著最初幾日子宮開始排除內膜,流量逐步增加。

中等流量時,妳大約每 3到5小時 就需要更換一次衛生棉、棉條或清空月經杯。不同品牌產品在吸收力與尺寸上會有所差異,建議妳可以多嘗試不同選項,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一款。

如果流量較輕,可以選用輕度吸收產品,每天僅需更換一到兩次;重流量時需更高吸收力,每約兩小時就可能要更換一次。為避免罕見但嚴重的中毒性休克症候群(TSS),即使流量很輕也不要讓同一根棉條停留超過8小時。不過,睡覺時放棉條是可以的。

若經常漏出,即使已經頻繁更換,妳也許可以試試吸收力更強的產品、或換個不同形狀的品牌。很多女性會「雙重保護」,同時使用衛生棉/護墊和棉條或月經杯。


若大量出血導致衛生棉、棉條很快就被浸濕,尤其合併頭暈、噁心或暈厥,請務必諮詢妳的醫療人員。

大量月經,即 經血過多,其實非常常見;大約30%的女性表示經常有這種情況。這往往與遺傳有關,屬於正常現象。不過,大量經血會稍微提高缺鐵貧血的風險,有時也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

  • 荷爾蒙失衡
  • 子宮肌瘤
  • 感染
  • 多囊性卵巢症(PCOS)
  • 子宮內避孕器(IUD)使用
  • 特定藥物
  • 壓力及其他生活型態因素

重要提醒! 如果妳月經異常大量,最好還是請醫師檢查,以排除重症。有時某些引起內出血的疾病(如腎衰竭或子宮外孕)可能被誤以為是月經出血,如果妳擔心,寧可相信直覺尋求協助,即使最後只是虛驚一場,也不要放任嚴重的健康問題未受治療。

分辨經期流量最重的日子


經期哪幾天流量最多?

大多數女性表示月經開始的前兩三天流量最大。之後會逐漸減少,但有時在結束前會再次加劇。


多數女性同意,不要輕易相信月經流量會穩定減少,因為偶爾還是會突然「再來一波」,這一切都很正常。

為什麼我的月經這麼少?

如果妳一向月經流量不大,這也許就是妳身體的常態。流量偶爾轉少或隔日再來亦屬正常。即便經血很少,也務必持續注意防護直至經期結束。一般來說,七天之後基本就過去了,但也可能再多持續一兩天,所以妳的白褲子或許還是先留在衣櫃吧——以防萬一。

若妳的月經突然變得明顯偏少,先不用過於擔心,但請留意身體及健康的其他變化。

最常見導致月經變少的原因包括:

  • 壓力
  • 飲食失調
  • 甲狀腺疾病
  • 懷孕
  • 哺乳
  • 更年期前階段(圍絕經期)


出乎意料的輕量或大量月經,有時可能是早期懷孕的徵兆。此時其實不算真正的月經,只是表現類似罷了。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也可能導致經期明顯偏多或偏少,因為它會造成雄性激素過高、干擾正常月經週期。這個病需要認真對待,但往往可以成功管理。如果妳的週期極度不規律,請諮詢婦科醫師找出原因。

Advertisement


如何讓月經量增加?

如果妳的月經天生就偏少,不需刻意追求流量多,因血液就是血液,人為讓它增加反而可能有風險。

但如果經期因壓力、營養不良、貧血或健康問題而突然變少,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調整。管理壓力及均衡飲食不僅有助於經期健康,也維護妳的整體健康。多喝水、天天攝取蔬果,並確保飲食中含有足夠的鐵質和纖維。

薑黃、薑、肉桂、甜菜根,以及富含維生素C和抗氧化物的食物,都被認為有助於月經流量和週期穩定。

某些情況下,醫療人員可能會建議荷爾蒙治療以調節月經,例如當雌激素偏低時。類似地,甲狀腺疾病或多囊卵巢症候群也會影響月經流量。妳應諮詢專業醫療人員,協助症狀管理。

輕量月經代表不孕嗎?

還有一個常見迷思,認為月經流量大表示妳比較容易受孕。 實際上,雖然每個週期卵子釋放前身體都會鋪設一層新的子宮內膜——就像幫客人準備新床單一樣——但經期週期的穩定才是衡量生育力的更重要指標,流量多少反而不是重點,其實只要「有新床單」就比新舊樣貌更重要。

立即下載 WomanLog:

於 App Store 下載

於 Google Play 取得

於 AppGallery 探索

分享此文章:
https://www.mayoclinic.org/healthy-lifestyle/womens-health/in-depth/menstrual-cycle/art-20047186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00020/
https://www.womenshealth.gov/menstrual-cycle/your-menstrual-cycle
https://www.unicef.org/rosa/stories/7-alarming-myths-about-periods-we-have-end-now
https://www.thepinknews.com/2023/08/18/period-products-blood-test-first-time/
https://www.nhs.uk/conditions/heavy-periods/
https://www.prevention.com/health/a20499057/8-reasons-your-period-is-lighter-than-usual/
Advertisement


許多年輕女孩在初經來臨時感到缺乏準備。儘管大多數人對會發生什麼有概念,但恐懼和尷尬仍相當普遍。
妳是否發現每個週期中間那幾天,自己的情緒會有些改變?這可能是排卵期症狀的表現。雖然排卵期在整個月經週期中最短,卻是最重要的階段。
我們都經歷過——在精心準備已久的旅行時,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月經正好撞上了這些精心挑選的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