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懷孕:風險與晚年自然受孕的方法
如果妳在較晚的年紀開始規劃家庭,大概已經聽過「高齡懷孕」這個詞語。這個用來形容高齡產婦的詞彙,多年來讓許多人感到恐懼。但35歲後懷孕真的有那麼危險嗎?深入了解35歲以後的懷孕、其風險、好處,並獲得健康孕期的實用建議。
近幾十年,女性生產的平均年齡持續增加。在歐洲,第一胎的平均年齡介於27至31歲之間。在美國,多數女性第一胎是在27歲。
更好的教育、職涯機會,以及日漸高漲的養育成本,讓生育年齡往上推。然而,根據健康數據,晚年懷孕與生產對母親及寶寶都存在一定風險。「高齡產婦」(advanced maternal age,過去稱為高齡懷孕)這個詞,隨著越來越多女性選擇晚點初次懷孕而更常被使用。
什麼是高齡懷孕?
35歲或更晚懷孕以前被稱為高齡懷孕。現今醫學界傾向避免使用這個詞,因為帶有負面意涵。取而代之的是「高齡產婦」。
這個名稱不僅描述懷孕年齡,更關聯到相關的生育狀況與健康風險。女性年過三十五後,卵子的數目與品質大幅下降,導致懷孕更困難、孕期併發症機率增加,甚至影響寶寶健康。
晚年懷孕有哪些風險?
高齡懷孕很常見,三、四十歲的女性仍然能自然懷孕並順利誕下健康寶寶。
但需要注意以下風險:
- 染色體異常: 隨著母親年齡增加,寶寶患染色體疾病(如唐氏症)的風險提高。例如20歲時每1,480孕次中可能有1例唐氏症,35歲則為1例/353孕次。
- 流產: 隨年齡增長,懷孕損失的風險也增加。35歲時約有20%風險流產,40歲時則為33%至40%,45歲時則高達57%至80%。
- 妊娠糖尿病: 35歲以上女性懷孕期間容易出現糖尿病。
- 高血壓疾病: 孕期罹患高血壓與子癲前症的風險提高。
- 胎盤問題: 較年長產婦較易出現如前置胎盤等胎盤問題。
- 剖腹產: 高齡產婦所需剖腹生產的機率較高。
- 早產: 37週前生產的風險略為提高。
- 低出生體重: 高齡女性誕下體重低於平均的寶寶的機率較高。
- 生育障礙: 懷孕所需時間延長,不孕風險隨年齡增加而升高。
35歲後懷孕需要擔心嗎?
雖然高齡產婦發生孕期及分娩併發症的風險會增加,但很多女性在35歲後仍能順利產下健康寶寶。因此,僅僅因為年齡而調整懷孕或生育規劃是不必要的。隨著醫療進步,健康懷孕的機率大於併發症的風險。
為提升健康懷孕機率,建議妳在準備懷孕前多做一些檢查與規劃。
懷孕前建議進行的檢查:
- 全身健康檢查,評估整體健康狀況並篩查潛在疾病。
- 婦科檢查,包括抹片檢查與性傳染病篩查。
- 血液檢查項目:
- 全血計數
- 血型與Rh因子
- 德國麻疹抗體
- B、C型肝炎
- HIV
- 甲狀腺功能(TSH、T3、T4)
- 維生素指標
晚年懷孕有什麼好處嗎?
社會輿論經常讓女性覺得生育大限將至,彷彿錯過二十多歲生子的人生就不完整。但若妳能夠獲得良好醫療照護,晚點生育其實有不少優勢。
晚年懷孕的好處:
- 妳更可能投入計畫和準備懷孕。數據顯示,有計劃懷孕的人,孩子多半健康。
- 妳有更多時間建立事業與財富,能為未來孩子提供更穩定的生活。
- 隨著年齡增長,妳更擅於理性、成熟地應對人生難題。
- 晚年生子的伴侶關係通常更穩固,能為孩子創造安全溫暖的成長環境。
- 研究顯示,高齡母親的孩子在認知測驗上的表現更佳,行為問題較少。
- 當妳有既定職業、感情、友誼與興趣時,懷孕與成為母親可能會帶來更大的滿足感。
男性的生育力呢?
身為過了某個年紀的女性,妳常常會在媒體、親友聚會上聽到「生理時鐘在倒數,卵子一秒減少一顆」。
但較少人討論其實男性的生育力、遺傳和健康同樣影響寶寶且同樣重要。雖然男性的生育力持續較久,甚至能終生生育,但他們生育能力並不會永遠和二三十歲那時一樣,也非終生都能生出健康寶寶。
現在,更多男性也選擇較晚育兒。不過男性生育力在40歲後也慢慢下滑。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院資料,約三分之一不孕挑戰與父親有關。該研究指出:
45歲或以上父親的新生兒,發生早產機率比25-34歲父親的多14%(勝算比1.14,95%信賴區間1.13~1.15),癲癇機率高18%(1.18,0.97~1.44)。其伴侶發生妊娠糖尿病的機率更高34%(1.34,1.29~1.38)。13.2%早產(CI:12.5%~13.9%)與18.2%妊娠糖尿病(17.5%~18.9%)與高齡父親有關。
可見,父親的遺傳與健康不僅影響孩子,也會影響媽媽的孕期健康。因此不應只將責任擔在母親身上,畢竟生育是雙方的事。
晚年受孕機會有多高?
爭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女性生育力會在30歲後開始下降。整個生育年齡層,女性大約損耗30-40萬顆卵子。接近更年期時,剩下的卵子數目不多且染色體異常的機會更高,加上排卵期變得不規律,雌激素和黃體素也分泌較少。
根據統計,30歲以下女性每週期自然受孕的機率為25%;而30多歲則降至20%。40歲時,每個月自然受孕機率僅剩5%。
如何晚年懷孕?
妳依然能在年紀稍大的時候自然受孕並生出完全健康的寶寶。30、40歲的妳健康懷孕的機率仍然高過併發症。這階段最重要的是,有計畫且有準備地面對懷孕,不只是提升自然受孕機會,更是為整個孕期設下健康基礎。
追蹤月經週期
留意妳的月經週期,這是身體的專屬生育行事曆。了解排卵期,才能把握受孕時機,提升妳懷孕的機會。像WomanLog這類APP可以協助妳紀錄週期、提示可受孕日。
健康飲食、睡眠與運動
好好對待妳的身體。多吃蔬果、全穀類、良好飲食習慣。保證每晚7-9小時睡眠與充分休息。別忘了動起來,規律運動有助健康,也能促進生育力。
遠離不良習慣
抽菸絕對是懷孕大忌。它不僅有害健康,也會降低受孕率、提高孕期風險。酒精也應限制,因為會增加壓力、流失營養並打亂週期。
補充營養品
葉酸必不可少,有助預防胎兒缺陷。綜合孕婦維他命可滿足基本需要,但還是建議和醫師討論,根據個人需求補充額外營養。
如果晚年仍無法受孕怎麼辦?
輔助生殖技術(ART)能協助無法自然受孕的夫妻圓夢。通常若在排卵期間不避孕1-2年未成功,便可考慮ART。如果妳或伴侶有遺傳或健康問題,也適合使用ART。
主要選項如下:
- 體外受精(IVF):將卵子與精子在體外受精,之後再植入子宮。當有特殊健康或遺傳問題,也能使用捐卵。
- 代理孕母:分為兩種型態:
- 傳統代理孕母:由代理孕母提供卵子並懷孕,產後將寶寶交予委託父母。
- 妊娠型代理孕母:將媽媽或捐贈者的卵子植入代理孕母子宮,由她懷孕生產。
- 收養也是體驗親職的一種途徑,能帶來雙方的成就感。
- 如果問題在於卵子的品質或數量,可經由捐卵取得健康卵子,再以體外受精植入妳的子宮。這樣妳負責孕育寶寶,但基因上並不是妳的親生小孩。
高齡懷孕與健康寶寶
社會對年長女性與生育風險有許多恐嚇。若妳準備好在晚年育兒,請不要灰心,更不要害怕。歷史上,女性在更年期前一直有孕產紀錄。只要好好規劃與準備,即使不是馬上成功,也無須氣餒。
立即下載 WomanLog:
在 App Store 下載
Google Play 下載
References
https://ec.europa.eu/eurostat/web/products-eurostat-news/-/ddn-20210224-1
https://www.cdc.gov/nchs/data/nvsr/nvsr72/nvsr72-01.pdf
https://www.webmd.com/baby/pregnancy-after-35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seases/22438-advanced-maternal-age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pregnancy-loss-miscarriage/symptoms-causes/syc-20354298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0697520/
https://www.bmj.com/content/363/bmj.k4372
https://extendfertility.com/your-fertility/fertility-statistics-by-age/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253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