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妳正在疑惑「懷孕期間可以吃什麼?」以及「懷孕時應該避免哪些食物?」,這篇文章將為妳解答。本文提供關於孕婦營養建議、需避免的食物,以及在飲食中必需增加的營養素與產品。
如果妳最近發現自己懷孕了——恭喜妳!懷孕是一段心理、情感,最重要的是身體上都將大幅改變的時光。妳必須調整生活型態,以適應妳的孕期和正在妳體內成長的小寶寶。
此時此刻,妳一定有很多疑問,其中一些肯定和飲食有關。因為懷孕過程所需的營養量提升與健康風險,妳在孕期必須調整飲食。
早期懷孕最早的徵兆之一就是妳的食慾與飲食習慣出現變化。妳可能會變得更餓、特別想吃某些東西,或是孕吐讓妳幾乎整天都難受,只能勉強吃下一些不會引發不適的食物。
懷孕是妳身體歷經的高能量需求過程之一。整個孕期,妳都必須滿足胎盤與胎兒的營養需求。
妳可能聽過「懷孕時要兩人份進食」,但實際並非如此。大多數成年女性每日應攝取1,600~2,400卡路里,視活動程度而定。懷孕後,從第二孕期開始,每天只需多攝取300~450卡路里。換算下來,大約等於一片加蛋酪梨吐司或一條普通大小的巧克力。
以下是孕婦適用的一般飲食建議:
孕期大家最常問的問題之一就是「哪些東西不能吃?」整體而言,只要是容易受污染的產品都須避免。
以下為部分例子:
生肉可能帶有如沙門氏菌、李斯特菌等有害細菌,孕期感染食物中毒風險更高。因懷孕會讓免疫力下降,對抗感染能力減弱;胎兒本身也還沒有完整的免疫防護,感染細菌或寄生蟲可能導致嚴重健康併發症。
汞可能累積於血液中,危害胎兒神經系統發展。孕期應避免高汞魚種。
同時,未煮熟的海鮮也應因與生肉類相同理由避免食用。
這些產品可能含有李斯特菌,會引起流產、死產,或新生兒重度感染。高溫殺菌可預防此風險。
避免食用:
延伸閱讀:懷孕期間能吃生蜂蜜嗎?
容易殘留弓形蟲(可能引起弓形蟲病)。感染會導致產生先天缺陷或流產。
務必用水徹底清洗所有蔬果,用餐前也記得先洗手。
懷孕時嚴禁飲酒,酒精會導致胎兒酒精症候群,影響寶寶發展。
每日攝取咖啡因超過200毫克(2~3杯咖啡),會提高流產與寶寶低體重風險。
孕期飲食最重要的是均衡,並每日滿足身體所需營養素。
均衡飲食包含:
餐盤中可加入熟魚類、熟蛋、殺菌優格。熟家禽、瘦牛豬肉、全穀類、豆腐、天貝也能安心享用。蛋白質是寶寶發育不可或缺的建材。
全穀物富含纖維、維生素與礦物質(B群、鐵、鎂、硒)、抗氧化劑,能提供持久能量的複合碳水化合物。
(若無過敏或不耐症可安心食用):
徹底清洗的生鮮或熟蔬果是孕期的飲食主力,含豐富維生素、礦物質、高纖維、低熱量和抗氧化成分。纖維也有助於穩定血糖與穩定能量供應。
推薦享用:
延伸閱讀:孕婦可以吃香蕉嗎?
若沒有乳製品不耐症,乳製品對孕婦很有益。乳品富含鈣質(促進胎兒骨骼發展)、蛋白質(促進成長)、維生素D(幫助鈣吸收)、益生菌(腸道健康)與碘(胎兒腦部發育)。
若無法攝取乳品,建議補充鈣質或選擇植物奶、優格等強化產品。
可安心享用經殺菌的:
孕期健康脂肪至關重要,尤其對寶寶腦部與眼睛發展。
飲食中可加入:
除了均衡飲食,醫師也可能建議補充特定維生素或礦物質。胎兒成長時,營養需求會大幅提升,有時光靠飲食難以全部補足。開始補充任何營養品前都請諮詢醫生。
建議孕婦補充:
每日約400~800微克
葉酸能預防神經管缺陷如脊柱裂。若妳正計劃懷孕,應提早開始補充;如已經懷孕,盡速開始。
每日約27毫克
孕期對鐵的需求激增,鐵有助於增加母體血量並支持胎盤與胎兒成長。補充鐵可預防貧血,確保給予寶寶足夠的氧氣。
每日約1,000毫克
從懷孕開始直到停止哺乳都要補充鈣質,因為胎兒骨骼與牙齒建構急需。若攝取不足,身體會由母體骨骼提取,長遠恐引發骨質疏鬆。
每日攝取200~300毫克DHA
有助於胎兒腦部與視網膜發展,也有預防早產和胎兒低體重的功效。第三孕期DHA尤其關鍵。
每日約10微克
協同鈣質參與胎兒骨骼與牙齒生成,亦可支持免疫功能,降低妊娠糖尿病和子癲前症風險。
孕期最困擾之一就是孕吐。約七成孕婦在懷孕某個階段會經歷孕吐,通常發生於第一孕期。妳可能會噁心、食慾不振甚至嘔吐。
即便叫「晨吐」,但許多女性是整日噁心,甚至持續三個月以上。
改善孕吐的方法:
多數素食與純素媽媽依然可以擁有健康無虞的孕期。但若妳想持續素食或純素,需更謹慎補足所有營養素,並酌量補充相關營養品。
一項研究顯示:
孕婦的均衡植物性飲食可包含:
碘:
素食與純素孕期需定期檢查血液,密切監控營養狀態,才能健康度過孕期。
均衡飲食與每日補足營養,是健康無煩惱懷孕的不二法門,但不同懷孕階段妳的飲食需求可能有些調整。想更了解孕期與預產期,歡迎試試我們的預產期計算器,幫助妳更了解不同孕期階段,依寶寶需求調整飲食!
立即下載 Woman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