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功能! 登入以管理您的帳戶,查看記錄,下載報告(PDF/CSV),並查看備份。 在這裡登入!
分享此文章:

徹底解決油膩頭髮的9個方法

每位曾經被油膩頭髮困擾的人都知道這有多煩人又不方便。但有時這不僅僅是個小麻煩。油膩的頭皮容易受到刺激、產生頭皮屑以及引發其他皮膚狀況。若要擺脫頭皮上的多餘油脂,妳必須找出根本原因。了解造成油膩頭髮的因素,並學習九個減少油脂分泌的方法。

跟油膩頭髮說再見:9大有效對策視覺指引 - 深入探討管理及減少多餘油脂,令秀髮更健康亮麗。

妳醒來後發現已經快要遲到。妳照鏡子一看,發現頭髮又需要洗了。事實上,妳每天早上都要洗頭,有時甚至一天洗兩次。不論妳用哪一種洗髮精,輕盈蓬鬆的髮型總是撐不過幾個小時。如果這情況是妳的日常,妳大概就是油性頭皮了。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油性頭髮?

每個人的頭髮都會隨著時間變油膩。正如其他皮膚部位一樣,頭皮上佈滿了微小的皮脂腺,與頭髮毛囊相連,負責分泌複雜的脂質混合物——皮脂。這種油脂狀、蠟狀的物質能保護和潤滑頭皮,預防頭皮屑、感染及其他皮膚刺激,並賦予頭髮光澤。然而,如果皮脂分泌過多,許多益處會被抵消。當皮脂腺分泌過量,油脂會累積在髮根,堵塞毛孔,造成死皮和皮屑堆積。於是,妳的頭髮看起來油膩又有頭皮屑!

如果妳無法一天不洗頭,就會出現油膩堆積,那妳就是油性頭髮。其他常見症狀包括:

  • 頭皮搔癢、不舒服
  • 即使剛洗完頭,頭髮依然扁塌、沒精神
  • 可見的頭皮屑或是頭皮感覺髒污

是什麼讓頭髮變油膩?

遺傳因素

基因是其中的主因。皮脂腺大小及荷爾蒙的影響方式都是天生決定的。痤瘡、乾性皮膚及油性頭髮都屬於皮脂相關問題,經常在家族中發生。這是因為細軟髮更容易被皮脂包覆,沒有足夠髮量掩飾扁塌無光的外觀。雖然基因無法改變,但仍有方法可以調控過度分泌的皮脂,讓妳至少隔一兩天再洗一次頭。

過度清洗

頭髮看髒就洗對嗎?是也不完全是。過度洗頭會讓頭皮變乾,於是頭皮反而分泌更多油脂來補償。如果妳每天洗頭,可以嘗試改為每兩天或三天洗一次,看看效果如何。

使用不適合的髮品

免沖洗護髮素、含油噴霧及不適合自身髮質的洗髮產品都可能干擾皮脂分泌,讓頭髮更加油膩。較厚重的產品也會讓頭髮下垂,即使剛洗完頭也可能殘留,使秀髮看起來黯淡無光。

常常摸頭髮

剛洗好的頭髮柔順又自然,讓人忍不住想撫摸。但頭髮摸得越頻繁,越容易變髒。即使是乾淨的手指也帶有天然油脂,容易將油分帶到髮絲上。同時,手會將頭皮的油脂傳到髮根至髮尾,加速頭髮出油。

水質問題

我們常忽略水質對頭皮的影響。硬水含有鉀、鎂等礦物質,會使肌膚乾燥刺激,髮絲殘留礦物,使頭髮更脆弱。頭皮為了補償,反而分泌更多皮脂。此外,硬水下肥皂和洗髮精起泡能力較差,導致我們用量增加。常添加於自來水中殺菌,但也會干擾頭皮自我調節功能。

飲食不均衡

營養多元均衡的飲食對頭髮和頭皮健康極為重要。如果大量攝取垃圾食物、加工油脂與精製糖分,身體容易慢性發炎,皮脂腺也會運作失常。缺乏必需礦物質和維生素時,頭皮和頭髮也無法展現健康彈性。

荷爾蒙變化

荷爾蒙對頭髮健康及皮脂分泌影響巨大。許多女性提到,在月經前或懷孕期間,雄性激素升高時,頭髮會更快出油。雄性激素(男性荷爾蒙)會與皮脂腺受體結合,進一步刺激皮脂分泌。一些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也會讓皮脂產量增加。

藥物影響

特定藥物也會影響皮脂分泌。荷爾蒙避孕藥與賀爾蒙補充療法(HRT)會增加體內雌激素,有可能導致油性皮膚、痘痘和頭髮油膩。類固醇、鋰、抗癲癇藥、巴比妥、雄激素類藥物、DHEA以及含有溴化物和碘化物的藥物,也都和過度出油有關。檢查妳正在服用藥物的成分,看看是否也影響了頭皮油脂分泌。

油性頭髮清爽持久:九大有效策略視覺指引 - 探索管理與延長油性髮質清新時間的小技巧


讓油性髮質更持久清爽的九個祕訣

既然妳已經明白問題所在,以下九個建議幫助妳增加頭皮健康,讓頭髮比一天更久都保持乾淨不油膩。

1. 換季妳的髮品

妳清楚自己的洗護產品成分嗎?專為捲髮或乾性髮質設計的洗髮精,以及強調光澤的產品,通常含有讓細軟髮更下垂的成分。油性髮女孩建議選用溫和配方,避開防腐劑、硫酸鹽與矽靈。這些添加劑雖然能立刻讓髮絲閃亮,但長期使用會刺激頭皮、加重出油、讓髮質乾枯無光,甚至可能導致掉髮。避免免沖洗護髮素及厚重的護髮膜,若需使用潤髮乳,建議只從中段至髮尾塗抹並沖洗乾淨。

考慮在髮品中加入淨化洗髮精或頭皮磨砂膏。淨化型洗髮精起泡更足、更能清潔油脂和殘留,但過度使用反而易讓頭髮乾枯、受損,大多數人一到兩個月用一次即可,但油性嚴重或硬水區的人可適度增加。頭皮磨砂膏能促進頭皮血液循環、刺激健康生髮,對頭皮屑、濕疹、乾癬或脂漏性皮膚炎等狀況也有幫助,同時能去除頭皮和頭髮殘留。正確使用這些產品,可以活絡頭皮,改善油膩髮質。

2. 減少觸碰或梳頭頻率

想讓頭髮保持乾淨,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盡量不摸它。偶爾梳頭雖有助去糾結並分布天然油脂,但梳太多會讓頭髮更快沾染髒汙,易導致掉髮。多數梳子會帶有油脂和髒污,容易讓細軟髮更扁塌。可以選擇易於維護、較少需整理的剪裁和髮型。

Advertisement


3. 裝設濾水器或軟水設備

想判斷家中自來水是否屬於硬水,可諮詢當地水公司、購買硬水測試工具,或在家進行簡單皂泡測試:用透明瓶裝1/3水,滴入幾滴洗碗精,蓋緊搖勻觀察。如快速產生大量泡沫則水質為軟;泡沫少則再加幾滴再搖。越難起泡代表水質越硬。

濾水器種類繁多,分別針對不同雜質或污染去除。軟水器多為將鈣(Ca)與鎂(Mg)離子替換成鈉(Na)或鉀(K)離子,其他類型的濾水器,可去除氯、重金屬、細菌等污染物。沒有單一濾水器可對付所有雜質,妳需根據需求尋找最合適產品。改善用水品質可以守護皮膚和頭髮健康。

4. 均衡營養飲食

健康秀髮需要充足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來生長。B群維生素——特別是B7(生物素)——對頭髮至關重要。維生素E、D、C,以及鋅、鐵、硒等礦物質,對生髮及皮脂平衡都很有幫助。

5. 檢查荷爾蒙狀況

妳可能都照做了上述建議,頭髮還是下班時就會油膩。這時可以懷疑是否和荷爾蒙有關。雌激素過多與油性皮膚、痘痘、皮膚問題有關。女性體內雄性激素升高,也會造成皮脂過度分泌和掉髮。不只性激素,慢性皮質醇升高也會加重油脂分泌,甲狀腺激素失衡同樣會影響髮質。最準確的方法是請醫師進行荷爾蒙檢查。

6. 一週減少洗頭次數

這可能說來容易做起難,但減少每週洗頭頻率,有助皮脂腺自我調節。如果真的油到讓妳不舒服,該洗還是要洗。不過如果只有髮根油膩、無重要行程,可以讓頭皮多休息一天。當頭皮水分充足、頭皮環境平衡時,皮脂腺就不會過度分泌油脂。

7. 嘗試油膜護理

用油膜護理來預防油膩髮質乍看很違和,但許多女孩親身證實其好處。部分護理油膜可以有效減少皮脂分泌,並滋養頭皮、促進生長。不必太多量,適量將護理油點在頭皮,輕輕按摩後靜置30-60分鐘再洗頭吹乾。摩洛哥油、橄欖油、荷荷芭油、酪梨油、葡萄籽油都適合護理頭皮、降低油脂、修護分岔。

8. 晚上給頭髮多一層保護

妳可能會驚訝,枕頭套一夜之間有多少髒污。柔順劑、洗衣劑、保養品、天然油脂全都會留在枕布上,睡覺時又回到皮膚和頭髮上,尤其習慣放下長髮入睡。建議睡前將頭髮編辮或束鬆髮,並使用絲質或緞面睡帽,減少摩擦、降低油膩與斷髮風險。

9. 慎選乾洗髮產品

油性髮質很常嘗試乾洗髮。偶爾使用能讓造型煥然一新,但常用反而危害頭皮健康。許多乾洗髮劑含有傷害呼吸道的化學成分,也會在頭皮留下殘留物,引發紅疹甚至掉髮。如果偏好乾洗髮,建議選擇主打天然成分的品牌,或自己DIY。玉米粉、小蘇打、箭根粉、嬰兒爽身粉、矽藻土,可可粉、活性碳(以上兩者適合深色髮)都能吸收頭皮油脂。

當油膩頭髮不只是惱人的麻煩:視覺解說 - 探討過度油性頭髮的健康隱憂及有效管理方式


油膩頭髮不只是煩惱

有時候,油性頭皮、掉髮與細脆髮質可能反映身體較嚴重的健康問題,不單是換個洗髮精可解決。身體隨時都在修復、調節,也會給我們發出警訊,需要我們細心關注。

脂漏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是常見的皮膚炎症,典型發生在頭皮及皮脂腺較多的部位。往往因為皮膚對一種常見皮屑芽孢菌反應過度,導致皮膚發紅、出油,脫屑。雖然多數會自行緩解,但仍可使用藥用洗髮精或軟膏控制發作。

乾癬

乾癬是一種常見慢性自體免疫疾病。有乾癬的人,壓力、寒冷或感染都可能誘發皮膚紅腫、搔癢灼熱與脫屑,常見於腰部、膝肘和頭皮等部位。無法根治,但可藉藥物、外用膏劑和光照治療控制症狀。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

PCOS影響每10位女性就有1位。最常見症狀為卵巢囊腫、雄性激素上升、及< a href="https://www.womanlog.com/health/body-hair" target="_blank">多毛(臉、胸、背部體毛過多)。雄性激素過高會活化皮脂腺,導致痘痘、油性髮質和掉髮。如果妳有這些症狀,同時月經稀少或不順、難以懷孕,建議就醫。治療方法包括藥物和生活型態調整。

結語

油膩頭髮令人煩惱,但它不必定義妳。每個人都會面對身體上不同的小特徵與生理狀況。若妳的困擾是油性頭皮,不妨好好評估自身狀況、適時調整並療癒頭皮,幫妳調節皮脂,擁有健康、清爽、亮麗的秀髮。

立即下載 WomanLog:

App Store 下載

Google Play 下載

分享此文章: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380979/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psoriasis/symptoms-causes/syc-20355840#:~:text=Psoriasis%20is%20a%20skin%20disease,make%20it%20hard%20to%20concentrate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seborrheic-dermatitis/symptoms-causes/syc-20352710
https://www.verywellhealth.com/the-best-hair-oils-for-every-hair-type-4154056
https://211check.org/fact-check-study-finds-that-parabens-hair-relaxing-products-have-side-effects-on-african-women/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5698750/
Advertisement


心理健康是許多人仍然不太願意公開討論的主題。然而,根據某些研究,全球每四人當中就有一人在任一時刻正與某種形式的心理疾病共存。本文將為妳揭開雙相情緒障礙的面紗,並分享與其共處的生活樣貌。
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主要是細菌,還有部分酵母,當攝取足夠時能帶來各種健康益處。它們常被稱為「好菌」或「友善細菌」,因為它們有助於維持腸道系統的平衡與和諧。
這是我們最近常常問自己的問題。有時候疲勞是無法避免的,在某些情況下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疲倦不應該成為一種常態。在我們的社會裡,「總是很累」經常被正常化甚至過度浪漫化,但這其實非常危險。過度的疲勞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提醒妳某些地方可能出了問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經常覺得疲勞最常見的原因和可能的解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