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功能! 登入以管理您的帳戶,查看記錄,下載報告(PDF/CSV),並查看備份。 在這裡登入!
分享此文章:

觸摸飢渴:疫情下的副作用

人類天生渴望社交互動,包括肢體接觸。觸摸對一個人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隨著新冠疫情要求社交距離,許多人陷入觸摸飢渴的狀態。這會造成什麼影響?我們又是否有辦法加以補償?

情感飢渴:疫情中觸摸匱乏的衝擊圖像

從擁抱到握手,我們習以為常的接觸行為早已滿足了對觸摸的渴望,常常不自覺。而現在,為了減緩新冠病毒的傳播,我們不得不改變這些習慣。然而,人与人之間的接觸是基本需求,少了這份接觸,許多人本已感受到的孤獨感,只會更加嚴重。

科學研究説明我們理解,社會支持及人際接觸對身心健康有多重要,這在充滿壓力與不確定性的時刻尤其明顯。


觸覺是最原始的感官,自懷孕八週起就已經形成。早產兒若接受按摩療法,體重明顯增加,住院時間也縮短。

研究也指出,孩童成長時期接受身體接觸極為重要,例如:

  • 在認知與體能測驗表現更佳
  • 免疫系統更強大
  • 攻擊性減少

儘管我們應當重視人類對肢體觸碰的渴望,也要明白,觸碰意味著進入別人的私人空間,這是絕不能違背對方意願的。不同的文化對肢體觸碰接受度差異很大,像是芬蘭人習慣保持距離,而阿根廷人則更習慣親近彼此。

也有人天生就不喜歡被觸碰。觸碰恐懼症(Haphephobia) 是一種焦慮症,患者會對身體接觸感到排斥,觸碰對她們來說是一種不適。

觸摸的好處

與兒童相比,年輕成人似乎較不依賴觸碰,但年長者往往較常獨處,因此更容易感到需要肢體接觸。許多研究證實,社會支持對健康和幸福感有正面的影響。社會支持大致上是指能帶來同理、關愛與安全感的有意義關係,還可培養復原力及正面的自信心。

與他人建立聯繫,特別是肢體接觸,甚至能幫助我們抵禦壓力的負面影響。強大的人際支持和如擁抱般親密的肢體觸碰還能增強免疫力,預防感染。與親密且信任的人接觸時會刺激副交感神經系統,使身體放鬆平靜。受到觸摸刺激,心跳減慢、血壓下降、壓力荷爾蒙皮質醇降低,而「愛情與連結荷爾蒙」催產素則會釋放。

僅僅牽著受苦者的手,就能令她度過難關,而且這對給予者和接受者來說同樣重要,因為觸摸是雙向的。

即便來自陌生人的輕觸,也被證明可減少社交排斥的感受。對於本來就容易孤獨的人(如長者、社交有困難者)來說,這尤其重要。男性通常比女性更觸摸匱乏,部分原因來自有毒的陽剛觀念,阻止了純粹的肢體互動。

即使是自我撫慰的身體接觸也勝過毫無接觸。我們時常自我安撫——揉額頭、扭手、撥頭髮、輕撫脖子。性觸摸也不例外——自慰不僅能滿足慾望,也能有效減壓。

應對觸摸飢渴:如何處理身體連結的匱乏


對抗觸摸飢渴

一年前,我們或許會建議透過按摩、美甲、去美髮店、參加舞蹈課、在健身房與教練一起運動來尋找純友誼的肢體接觸。但現階段,這些活動如果想維護安全,幾乎都成為遙不可及的奢侈品。

在疫情下的新常態中,許多高感染風險者(如身心障礙者、慢性病患者與長者)也被迫長時間面對觸摸飢渴。居家隔離或自主隔離期間,這些人若獨居。因為無法和孩子、孫子、朋友或其他家人接觸,飽受缺乏觸碰之苦。


長期缺乏觸摸的人可能感到極度孤單或缺乏愛。這些症狀會加重憂鬱、焦慮、壓力和失眠等狀況。如果妳感到絕望,請主動與人聯絡,即使是網上的知音也能給妳一些必要的溫暖;也可以尋找心理諮詢或支援專線。

遠距聯繫當然能大大減緩孤寂,然而很明顯,通話、線上聊天或任何互動媒體,都無法真正取代真實的觸摸。人的皮膚是獨一無二且不可複製的——我們常常忽略,但實際上皮膚是一個高度專業化的器官,而我們的觸覺極其精細。

Advertisement


這也是為什麼即使科技再進步,許多人仍對「性愛機器人」能否取代真人感到懷疑——再怎麼先進的技術,也難以復刻真正的人體肌膚、溫度和氣味帶來的感受。不過,性商店在疫情期間確實反映顧客對各種玩具(包括人形娃娃)的需求顯著提升。

那麼當身邊無人可觸時,該如何自我安慰呢?以下是一些建議:

  • 回想那些擁有美好觸覺記憶的時光,人的大腦其實很會模擬想像中美好的真實益處。
  • 泡個長澡或洗個熱水澡,細細感受水流過身體的感覺。
  • 把自己的童年玩偶抱在懷裡,或用毯子包裹自己——有些人覺得加重毯能減輕焦慮與不安。
  • 如果有寵物,就花時間陪伴;像是撫摸貓咪—有研究證明這對貓和人都有益處。
  • 家裡隨手可得的物品也能帶來安慰,例如一件特別柔軟的衣服,或是一本有紋理的書封,觸摸起來會讓妳覺得愉悅。
  • 更愛妳自己的身體——給自己來個居家SPA、美美的美甲或自我按摩,做些運動讓身心放鬆;或者若有心情,不妨自慰紓壓。

有些人聽到特定的聲音時會有自發性知覺高潮(ASMR),如耳語或梳頭髮的聲音。

這些獨特聲音會刺激大腦中與觸覺和人際連結相關的區域。體驗ASMR的人,常常感到身心都放鬆平靜。ASMR也成為減壓和改善失眠的好方法,妳能在YouTube、Spotify與其他平台找到相關內容。

還有一個建議是寫日記或運用自由聯想的方式抒發心情。把妳的感受記錄在紙上,有助於整理與釋放內心情緒。其他正念技巧,例如冥想和呼吸練習,也同樣有療效。

對某些人來說,特別是那些習慣展現堅強自制的一群,任何形式的自我安慰都可能令人不好意思。但想像這其實是一種療癒方式——妳是在幫助自己挺過壓力時刻。這沒有什麼好羞愧的。

妳可以用 WomanLog 追蹤妳的月經週期。立即下載 WomanLog:

在 App Store 下載

在 Google Play 取得

分享此文章: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hide-and-seek/201706/touch-hunger
https://www.consoglobe.com/coronavirus-contact-humains-cg
https://www.mindbeacon.com/fr/construire-notre-resilience/pourquoi-on-aime-les-câlins-la-science-derrière-le-contact-physique-et-son-importance
https://www.architecturaldigest.com/story/how-to-make-do-without-touch-in-self-isolation
https://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neurophilosophy/2015/nov/16/artificial-skin-senses-touch-and-heat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touch-starved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touch-starved#short-term-solutions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10570314.2016.1263757?src=recsys&journalCode=rwjc20
https://www.bbc.com/future/article/20200706-why-human-touch-is-so-hard-to-replace
https://www.allure.com/story/covid-19-skin-hunger-lack-of-touch
https://www.thegoodtrade.com/features/managing-touch-deprivation
https://www.chriswinfield.com/morning-pages/
https://www.dailystar.co.uk/news/latest-news/sex-robot-shop-cant-keep-22067459
Advertisement


除了大家常討論的除毛問題之外,腋下並不是我們第一個會想到疼痛來源的地方。不過,腋窩是手臂與身體連結的重要樞紐,這裡也可能發生疼痛。
我們不少人時常會遇到各種疼痛或不適,從常見的經痛到較嚴重的醫療狀況。坐骨神經痛是指沿坐骨神經路徑——從下背延伸至雙腿至腳——出現的疼痛、無力或麻木。雖然多數患者為中老年人,且男性較多,但懷孕有時也會引發坐骨神經痛。
全球數百萬人使用抗憂鬱藥物以應對憂鬱、焦慮和其他情緒障礙。雖然無法根治,但正確的抗憂鬱藥物對緩解症狀能發揮極大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