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數百萬人使用抗憂鬱藥物以應對憂鬱、焦慮和其他情緒障礙。雖然無法根治,但正確的抗憂鬱藥物對緩解症狀能發揮極大效用。
抗憂鬱藥物的主要功能是恢復大腦神經化學的健康平衡。抗憂鬱藥物幫助了無數人,不過和許多藥物一樣,它們也可能帶來副作用的風險。
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同樣重要。心理健康常被忽略,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往往受到汙名化。因此,大眾對心理疾病的了解較少,使其難以被察覺,尤其症狀不一定明顯。許多人因此長期受苦,不知道其實問題是可以治療的。
憂鬱症是一種任何人都可能罹患的情緒障礙。大多數人都曾體驗過極度的悲傷或哀傷,但這並不等同於憂鬱症。憂鬱是一種持續性的空虛或悲傷感,可能令人無法自理。這不是只靠正面思考就能克服的——它是一種真正的疾病,需要正規治療。
臨床憂鬱症可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其根本成因尚未完全明瞭,但已知與大腦化學物質失衡有關,且可能因重大變化、失落或創傷而誘發。
憂鬱症的症狀包括悲傷、麻木、空虛、疲倦、無價值感、容易暴躁、焦慮,及對日常活動(如睡眠、飲食、工作、身體及性活動)失去興趣。重症時可能產生自殺想法,甚至付諸實行。
抗憂鬱藥物常用於治療憂鬱症,也可用於治療如強迫症 (OCD)、廣泛性焦慮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以及慢性疼痛等。簡單說,它們可以調節神經傳導物質——這些化學物質對大腦功能至關重要。儘管成功率高,但即使經過多年研究,抗憂鬱藥物的精確作用機制仍在探討中。
服用抗憂鬱藥物初期,身體調整化學物質時常會出現副作用,這些症狀通常在數週內消退。副作用的嚴重程度因人因藥皆異。最常見的副作用包含:
大部分抗憂鬱藥物會使情緒平緩,但同時也影響性反應。抗憂鬱藥與男女的性功能障礙直接關聯,而女性受到的影響可能更明顯。常見表現包括無法達到高潮、陰道乾澀與勃起障礙。
若使用抗憂鬱藥物期間正計畫懷孕,女性需特別謹慎,因部分藥物可能導致胎兒先天缺陷。
許多患者在服用抗憂鬱藥期間出現體重增加,因為藥物會使體內鈉含量降低,進而增加對鹹食和高熱量食物的渴望。另一方面,副作用亦可能包括噁心和嘔吐。噁心感會導致食慾降低、體重減輕。無論何種狀況,皆應注意,因鈉離子過低會發展成低鈉血症,而體重過度下降會造成營養不良並導致飲食、消化道障礙。
開始服藥初期,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需時間適應化學變化,這有時會導致失眠,造成睡眠不足,並大幅降低專注力、記憶力、情緒調節及反應速度。若失眠持續,應考慮更換其他抗憂鬱治療方案。
因大腦化學反應改變,服用抗憂鬱藥者也可能感覺頭暈、嗜睡。抗憂鬱藥有時會降低血壓,引起頭暈。
若患者原本已有自殺想法,抗憂鬱藥增加精力與動機後,若情感需求未被滿足,可能反而更易付諸行動。因此,開始用藥前需評估其心理狀態和情感習慣。
其他常見副作用包括流汗、口乾、顫抖、頭痛、焦慮、心悸、皮疹、便祕、視力模糊及糖尿病。若開始服用抗憂鬱藥,務必自第一天起記錄行為與症狀,並及時與醫療專業人員溝通。這對受苦者來說並不容易。市面上已有輔助軟體可定時提醒妳紀錄情緒。雖然當下看似不重要,但長期追蹤有助於發現不易察覺的變化模式。初期家人朋友也能協助紀錄——當一個人無助時,主動參與具體任務通常是親友可以做的關懷行動。
嚴重副作用極為罕見,醫師開的第一種藥未必最合適。開始服用抗憂鬱藥時,請記得可能需要調整多次,才找到適合自己的藥物。有些人對抗憂鬱藥效果不佳。
若在數週內副作用未緩解,可嘗試採取以下緩和措施。
抗憂鬱藥物並非一體適用。每個人對不同藥物反應不一。務必給予處方藥物充分時間發揮效力——通常約2週——再考慮是否需調整。初期輕微副作用屬常見,通常會逐漸消失。
若副作用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或覺得所服抗憂鬱藥對心理健康改善有限,請與醫師討論是否調整劑量。降低劑量可能減輕副作用,提高劑量則有助於加強效果。
有時每天固定時間服用藥物有助管理副作用。例如,若抗憂鬱藥令人昏昏欲睡,可於就寢前服用;若導致噁心,則可配合餐食服用(前提是攝取的食物與藥物不產生不良反應)。
注意避免可能加重妳症狀的物質(例如酒精和菸草,皆可能增加頭暈、噁心等不適)。
現今抗憂鬱藥在憂鬱症管理中扮演要角,但並非唯一選擇。有些人不適合抗憂鬱藥,或希望嘗試其他療法。
心理與生理健康的交互影響,遠超大多數人想像。很多大家慣常認為與身體有關的事(像飲食),其實對心理健康也有影響。這並不代表憂鬱症是飲食不佳造成的,但若其他方面身體健康,會讓妳更有力量對抗疾病。已知某些食物可能讓血清素降低,引發悲傷感,而某些食物或運動則能提升血清素濃度。營養和適度運動都應納入治療考量。
與專業心理諮商師交談,有助於走出憂鬱低潮。不論是負面思考循環還是創傷後遺症,學會善待自己腦袋中的聲音,對痊癒很有幫助。諮商無法徹底根治憂鬱,但能促進療癒,尤其搭配藥物、飲食、運動、降低壓力等措施時。若不曉得怎麼尋找心理師或哪種治療適合自己,可諮詢醫護人員尋求建議。和抗憂鬱藥一樣,挑選適合的心理師也可能需要嘗試幾次。認知行為治療(CBT)被證實對急性憂鬱有效,目的是檢視、挑戰並修正不良信念。
即使我們知道不同的心理狀態是可能存在的,人在某一時刻的情緒,常感覺極為絕對。陷入憂鬱時,甚至舉步維艱、無法求助。此時,低壓力、低風險的小行動劇能微微推進妳靠近紓解心理痛苦的可能。若能把「體驗讓自己走出原有框架的事」當作一種練習,例如志工服務、維持感恩日誌或冥想,都可能對情緒有所幫助。
在妳需要時求助,絕不是軟弱的表現。世界上沒有人從未需要過幫助。療癒自己不只利己,也是回饋社群的舉動,快樂的人才能給予更多。
妳可以使用WomanLog追蹤妳的生理週期。立即下載Woman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