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當中很多人往往要到人生比較後期,才真正學會愛自己和自己的身體。在這之前,我們常常會花費時間與精力去批評自己,糾結於那些無法改變的事情。自我愛是一個需要刻意培養的能力,但現今不切實際的美麗標準讓這件事變得更加難以達成。
身體正向不僅是欣賞自己的外表,更是將身體當成一個妳樂於居住的容器,這也與妳成為理想中自己的追求密不可分。
在這種情況下,妳想要的髮質、膚色和身形比例似乎都只存在於別人身上。我們大多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對自己的身體有不滿,因為社會期待和廣告推波助瀾,讓我們不自覺地拿自己和修飾過的美學標準比較。這對美妝產業很有利,因為這給了她們賣給我們各種暫時性“修復”的機會,以滿足我們的焦慮。
美妝行業每年賺取大量金錢。本身賺錢並沒有錯,詭異的是這個產業靠著妖魔化自然生理現象的表現來獲利,例如妊娠紋、皺紋和體毛。
我們把這些現象簡單拆解:
市面上確實有很多可以幫助我們照顧身體的產品(我們也確實應該這麼做),但不可諱言的是,這個世界在妳接受自己原貌方面,的確設下了不少障礙。
刻板印象極度影響著每個人看自己,也影響他人對妳的看法。“不夠男人”讓不少男性因此自卑,而女性穿著的選擇也長期被放大檢視;甚至“她本來就穿得很曝露”還能被當作性侵辯詞。
男人女人都痛苦於自己不夠貼近社會對性別的標準,不只是在爭取被視為合格代表,更是在爭取被視為可以自主思考的人類。(更不用戴那些沒被納入二元性別者所經歷的歧視。)不過這種現象不是現代的專利——歷史上僅因外表就被指責、排斥甚至殺害的案例比比皆是。
假如妳覺得這樣很膚淺,謝謝妳知道人類可以比這更美好。透過妳對自己的友善和對他人的尊重,妳就能成為這個積極改變的一份子。
美妝產業過去常常無法好好呈現少數族群,更會錯誤代表大多數。打個比方,如果有個外星人只看美妝雜誌學地球人的話,她大概會以為世上九成的女性都是年輕、身材修長、皮膚白皙、直髮的白人模特兒。
各種廣告、電影選角、雜誌封面無時無刻都在告訴我們什麼是“好”,什麼是“正常”。當妳和這個標準不一樣時,很容易覺得自己有問題。當某種身形或膚色不在主流審美範圍內,等於是在暗示那類型的人“比較差”。很可惜,還是有很多人這樣想,這也從種族歧視、厭胖、年齡歧視和身障歧視這些現象持續存在中反映出來。
這些令人憤怒的“主義”,不只深深傷害了受害者,也損害整個社會。時間與精力都花在與歧視對抗,這些精力本可以用來讓社會變得更好。該是時候認可所有身體的存在價值了。
近年來的確有所進步——妳可能開始在伸展台或雜誌看到有可見障礙的模特兒、體重較重的模特兒、更年長,或者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她們之所以應該出現在舞台上,就是因為她們和那些年輕、纖細、白皮膚、直髮的模特兒一樣都值得被看見。
世界多元,美麗也同樣多元。❤️
我們被灌輸關於美麗的最大謊言,就是美麗=完美,而且只有完美才美。事實上,所謂的真正完美並不存在,也不必存在。妳有權利成為原本的自己。請欣賞並認可自己那些不完美的美。
這個道理講起來容易,真的要落實卻很難,尤其妳花了好多年討厭自己的鼻型,或對肚子上的贅肉感到自卑。請妳從小處做起,給自己時間。妳也許被教導要同情別人,但妳會同情自己嗎?
如果妳的身體還在成長階段,請知道有些成熟女性之所以看起來那麼有型,是因為她們有時間摸索和打造自己想要的外表——她們也可能做了很多不同嘗試,最後找到最能展現自己、襯托自己身形的穿搭。
最終,只有妳自己有權決定自己該有什麼樣子的外貌與想法。美在於欣賞者的眼中,而對於妳的身體來說,唯一重要的“欣賞者”是妳自己。妳的自信可以影響別人對妳的看法,妳自己就可以創造一個正向的循環!
既然妳已經準備好調整心態,重點放在自己身體的正面價值,接下來有什麼實用建議可以幫助妳呢?
妳選擇消費的媒體會影響內在的想法。花點時間回顧妳都在看什麼、追蹤誰、有多少內容是讓妳提振精神,又有多少只是讓妳情緒低落?
減少網路時間真的有幫助,或者可以調整自己的社群媒體內容以更接近身體正向的氛圍。多追蹤一些對自己缺陷坦然以對的女性,妳對於外貌瑕疵的苛責也會慢慢改變。
妳也可以把注意力轉移到完全無關的事情!比如學織毛線,或是開始培養自己專屬的天然酵母?
欣賞自己的身體可以從欣賞他人的外表開始。花一整天專注去發現身邊每個人的美。剛開始這麼做可能會覺得有點假,但妳做得越多,越容易發現那些令人愉悅的小細節。
妳甚至可以邀請朋友或家人一起進行身體欣賞療癒時光。真誠說出妳欣賞她們身體哪些部分,再請她們同樣告訴妳她們喜歡妳哪個身體特質。有時妳會發現自己一直擁有的美好,只是以前忽略了。
妳的身體有很多功能,別忘記感謝她。
細想看妳的各種感官,讓妳體驗這世上的美好,比如品嚐美味食物、擁抱所愛的人。想想自己的專長,也許妳擅長下廚、寫作、擺設房間、甚至切麵包特別整齊,或跟朋友乾杯每杯分配剛好。沒有哪個技能是太小無法感激的。
如果妳覺得有靈感,不妨試著寫一封感謝信給妳的身體,感謝她一直陪伴妳到現在,幫助妳完成很多事。
如果妳對自己好,妳對自己的感覺也會更好。健康的身心靈本來就很有吸引力(不論心理、情感或身體層面)。科學也證明這一點。而且這份自我慈愛的能量也不是憑空而來——妳需要營養、休息、愛,以及好玩、有挑戰性的生活內容,就像其他人一樣。
我們再怎麼努力,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單靠自己愛上自己的身體。有時候社會高度關注外貌,也會導致相關的心理疾病。
身體畸形障礙症(俗稱身體畸形恐懼症)會嚴重影響個人的自我形象,導致她不停執著於某個細微或根本不存在的外貌缺陷,造成極大困擾。即使那個問題解決了,約一半患者會立刻又將焦點轉移到另一個身體部位。
自我認同問題也可能發展成各種飲食障礙,例如:
如果妳或身邊有人有上述情形,請一定要尋求專業協助。這些行為都不是解決辦法。
承認需要幫助沒有什麼可恥。自我接納不是憑空就會發生的——那是一場很辛苦的旅程,可能要修正多年對自己負面的批評,也可能得面對家人、同儕、甚至陌生人不停攻擊。不過請記得:妳值得痊癒,也值得讓自己走向健康的人生。
妳可以用 WomanLog 記錄月經週期。立刻下載 Woman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