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子宮頸篩檢與子宮頸疾病預防全攻略
子宮頸有什麼功能?多久需要做一次子宮頸篩檢?新指引如何改變了子宮頸抹片的建議頻率?完整了解子宮頸、子宮頸健康與疾病,以及建議的子宮頸篩檢時機。
子宮頸是女性生殖系統的一部分,位於陰道管的盡頭,保護子宮並在懷孕與生產時扮演關鍵角色。本文將向妳介紹:
- 子宮頸的構造與位置
- 常見的子宮頸疾病
- 子宮頸癌風險
- 子宮頸篩檢
- 預防子宮頸疾病的方法
子宮頸構造
子宮頸是女性生殖系統的一環。雖然小巧,卻在懷孕、自然生產、生育力管理及月經中有重要功能。
子宮頸為圓柱狀器官,位於子宮下端,連結子宮與陰道。一般而言,長約4公分,直徑約2-3公分。子宮頸由纖維肌肉組織構成,分為兩大主要部分。
外子宮頸(子宮頸外口)是位於陰道盡頭的外部,有個稱為外口的小開口。內子宮頸(子宮頸管)則是連接子宮側的內部通道,止於內口。
子宮頸管內襯柱狀上皮細胞,分泌的宮頸黏液會隨月經週期改變黏稠度。子宮頸分布許多腺體與神經末梢,根據週期、懷孕與停經,不同時期會有位置上的變化。
子宮頸的主要功能
子宮頸產生黏液,讓體液能進出子宮;這個小器官也負責掌控生產時的時機。
子宮頸的主要功能包括:
- 保護子宮:子宮頸是陰道與子宮之間的物理屏障。儘管有開口,其大小會依週期與懷孕而變化,但不會讓異物通過。這也是為什麼妳可以安心使用衛生棉條、月經杯等產品,不會遺失於陰道內。
- 防止感染:子宮頸通常是最早出現感染徵兆的器官。其腺體持續分泌黏液,感染發生時黏液的顏色與氣味會改變。黏液也能當作物理屏障,保護上生殖道不受感染與異物侵擾,並維持略為酸性的環境,使細菌不易繁殖。
- 幫助精子通過:排卵期間,子宮頸黏液變得較稀薄並富有彈性,加上pH值上升,有利精子進入子宮與卵子結合。
- 經血排出:月經來潮時,子宮頸讓經血從子宮流向陰道。
- 懷孕:懷孕期間,子宮頸形成黏液栓,保護胎兒預防感染。臨產前黏液栓會脫落,這也是生產即將到來的重要跡象。
- 分娩:臨產時,子宮頸會擴張。當黏液栓溶解後,子宮頸會變軟、變薄,擴張程度可幫助評估生產時間。
- 生育指標:子宮頸的位置與質地的變化可反映月經週期的不同階段,例如排卵時子宮頸會上升、擴張、分泌較多黏液,以利精子通過。
子宮頸健康與疾病
子宮頸健康相當複雜。子宮頸容易受到病毒、細菌、黴菌與寄生蟲等各種感染以及疾病的影響。
這個器官容易感染的原因包括位置接近外界、荷爾蒙變化,以及細胞結構使它更易受到傷害。
由於位置接近陰道,子宮頸容易暴露於性傳染感染(STIs)與微生物侵襲。
此外,子宮頸對體內荷爾蒙波動非常敏感。不論月經週期、懷孕或停經,荷爾蒙只要改變,子宮頸的黏液就會改變,容易讓病原體趁虛而入。
最後,子宮頸細胞比其他女性生殖器官對感染與癌變更加敏感。
子宮頸感染或疾病常見症狀包括:
- 陰道異常出血(在月經中期、性行為後或停經後發生)
- 月經期間經血量過多或持續太久
- 異常陰道分泌物(血色、灰色、綠色、水樣或呈乳酪狀)
- 氣味改變
- 下腹疼痛
- 性行為或使用生理用品時不適
- 排尿疼痛和/或頻尿
常見的子宮頸疾病
子宮頸炎
子宮頸炎是子宮頸發炎,常因感染或刺激物引起,誘發異常分泌物、性行為時疼痛,及週期間出血。
子宮頸外翻
內部細胞長到子宮頸外側時發生,通常無害但可能導致分泌物增加與點狀出血。
子宮頸息肉
為常見的小型良性腫瘤,雖然大多無害,但有時會引起不規則出血或分泌物。
子宮頸上皮病變(子宮頸異常增生)
為子宮頸出現不正常細胞,多由子宮頸抹片檢查發現。若未治療,長期可能演變為子宮頸癌。
子宮頸閉鎖不全
懷孕期間子宮頸過早擴開,使早產風險上升。
子宮頸狹窄
子宮頸口變窄,影響經血排出,增加經痛,並影響生育力。
子宮頸癌
子宮頸的惡性腫瘤,多與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有關。
納博氏囊腫
子宮頸表面的良性充液囊腫,多在婦科檢查時發現,通常無須治療。如有疼痛或異常出血,醫師可手術移除。
子宮頸糜爛
子宮頸外層保護細胞流失,使子宮頸暴露於感染風險,產生點狀出血或分泌物。
子宮頸肌瘤
在子宮頸或附近生長的良性腫瘤,較大時可能引起骨盆壓迫感、疼痛或不正常出血。
子宮頸感染
如披衣菌、淋病、皰疹等感染都可能影響子宮頸,引發各種症狀。
子宮頸疾病的風險因子
- 無保護措施性交與多重性伴侶:子宮頸暴露在HPV等性傳染風險之下,未使用保護措施增加感染、發炎及癌症風險。
- 吸菸:香菸會削弱免疫力,傷害子宮頸細胞,且讓妳感染HPV後不易痊癒。
- 免疫系統較弱:不良生活習慣、愛滋病、慢性疾病、或服用抑制免疫藥物,會讓妳較容易罹患子宮頸疾病。
- 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尤其連續使用5年以上,不過停用後風險會降低。
- 多次生產:生過3胎以上的女性,子宮頸罹癌風險較高。
- 遺傳因素:若母親、外祖母或近親有子宮頸癌史,妳將有較高罹患風險。
- 年齡:35至44歲的女性子宮頸癌發生率較高。
子宮頸篩檢
子宮頸篩檢,又稱巴氏抹片檢查,由婦產科醫師以棉棒採集子宮頸細胞,分析有無細胞異常,判斷是否有子宮頸癌或HPV感染(子宮頸癌的主因)。
這是例行檢查,經常與婦科檢查一起進行。建議21-65歲之間每3年做一次抹片,可與HPV檢查合併或單獨施作。30-65歲之間僅單做HPV檢查,每5年一次亦可。有HPV感染病史、多重伴侶或子宮頸細胞異常者,可能需更頻繁追蹤。
過去建議每年檢查,現在指引認為每3-5年將已足夠,因異常細胞轉變為癌症所需時間較長。
篩檢異常的後續處置
若篩檢顯示感染會引起癌症的HPV型別或發現子宮頸細胞異常,則需進一步檢查。
陰道鏡檢查
醫療人員使用放大鏡(陰道鏡)仔細檢查子宮頸、陰道及外陰部,並以特殊試劑顯現異常細胞,協助判斷哪些部位需進行切片檢查。
切片檢查
取出子宮頸組織樣本,在顯微鏡下化驗細胞有無癌變。
如何預防子宮頸癌及其他子宮頸疾病?
子宮頸癌其實是最可預防的癌症之一!不僅可及早接種HPV疫苗降低未來癌症風險,若早期發現亦能及時治療並獲良好預後。
預防方法如下:
- 性行為前及早完整接種HPV疫苗
- 依照婦產科醫師指示定期接受抹片及/或HPV檢查
- 全程使用保險套,降低HPV傳播機率
- 減少性伴侶數量,減少感染風險
- 不吸菸
- 均衡飲食,增強免疫力
- 規律運動及維持健康體重
- 充足睡眠與調節壓力
- 如須服用口服避孕藥,盡量避免長期連續使用
不只子宮頸癌,其他子宮頸疾病也與感染有關,若反覆感染可能導致慢性發炎及不孕。
預防子宮頸感染的方法包括:
- 安全性行為-每次都使用保險套並在更換後再重新使用
- 定期接受婦科檢查與篩檢
- 正確清潔外陰-由前往後擦拭
- 避免灌洗陰道
- 穿著棉質或天然纖維內褲
- 性行為或自慰後記得排尿
- 控制糖尿病等會影響免疫系統的疾病
- 合理使用抗生素-遵照醫囑使用,並服用完整療程
- 選用無香、溫和的肥皂,避免使用會刺激會陰部的產品
- 經期時勤更換棉條或衛生棉
健康的子宮頸
子宮頸雖小,卻承擔生殖過程中多重重要角色。若妳發現感染、HPV陽性或些微細胞異常,不需過度驚慌。目前醫療科技進步,子宮頸癌的治療率高、恢復效果非常好。最重要的是定期接種疫苗、安全性行為及規律健康檢查。
立即下載 WomanLog:
在 App Store 下載
在 Google Play 取得
參考資料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body/23279-cervix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cervicitis/symptoms-causes/syc-20370814
https://www.cancer.gov/types/cervical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1011172/
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causes-prevention/risk/hormones/oral-contraceptives-fact-sheet
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causes-prevention/risk/infectious-agents/hpv-and-cancer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68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