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及其衍生產品在全球越來越多的地區被逐步合法化,用於娛樂和醫療用途。大麻具有止痛和放鬆的特性,對於經痛與經前症候群(PMS)的症狀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選擇。有趣的是,許多女性發現,根據自己在月經週期中的不同階段,使用大麻產品後產生的效果也有所不同。雖然關於大麻素(大麻中的活性成分)影響的研究仍在持續進行,但可以確定,月經週期會影響女性身體對外來物質的反應,特別是類似大麻這種具有成癮性和精神活性的物質。
若妳有使用大麻產品,了解自己的身體在不同月經週期階段如何對THC與CBD產生反應,將十分有幫助。
大麻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精神活性物質。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15至64歲有超過1億8千萬人娛樂性使用大麻。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大麻也越來越多被用於醫療或自我治療。近年來,年齡在18至29歲的族群是娛樂性大麻使用的新進人口最多的一群。
大麻素的結構與人體自然產生的內源性大麻素十分相似。人體內有一個龐大的大麻素受體網絡(以大麻植物命名),遍佈全身。內源性大麻素系統(ECS)負責調節睡眠、記憶、疼痛感知、控制、進食等重要生理功能。使用大麻時,同樣會激活這些受體。
儘管每個人選擇使用改變意識狀態物質的原因很多,但關於成癮行為與
月經週期各階段之間關聯性的研究,正揭示出一些有趣的關聯。讓我們一起了解這些物質的作用機制,以及月經週期如何影響其效果。
一年生草本植物Cannabis屬的植物(雖然分類上仍有爭議)通常被認為包括至少三個品種:Cannabis sativa──一種高大、葉片細長,適合乾熱環境、成熟期較長的品種;Cannabis indica──株型較矮胖、葉型較寬,適合氣候略涼、成熟期較短;Cannabis ruderalis──體型更小、纖維多且THC含量(低於3%)更低的品種,原產於中歐及俄羅斯等地。「Hemp(麻)」也常用來指大麻植物,在歐洲與美國,「麻」通常被法律定義為THC含量僅0.2%~0.3%的大麻(根據國家)。「麻」是人類最早栽培的植物之一,考古證據顯示,在新石器時代前,人類已經利用麻籽、麻油與纖維。麻的纖維用途廣泛,可編繩、織布,如今還能製成紙、生物塑料、隔熱材料與生質燃料。
Cannabis植物最為知名之處在於其含有多種天然生物活性與精神活性成分。C.sativa與C.indica兩品種均含有豐富的活性成分,不同品種和雜交種比例各有不同,效果也因此多樣。
梵文中,大麻被稱為ganja。另一常見稱呼為「marijuana(大麻煙草)」,這個詞來自墨西哥西班牙語(或許由帶來自中非的班圖語mariamba而導入,隨被奴役者傳來美洲),原指未受粉成熟雌株的乾燥葉與花,因具精神活性而被珍視。Hashish(哈希,大麻脂)為阿拉伯語,意指大麻樹脂,哈希油則以溶劑從大麻中萃取而得,兩者比大麻更具效力。
大麻植物內部有超過500種化學成分,其中超過60種被認為具有活性的大麻素。最廣為人知的兩種天然活性成分為CBD與THC。
CBD(大麻二酚,cannabidiol)是大麻常見的活性成分之一,不具改變意識的效果。臨床試驗發現,CBD可治療部分癲癇及其他疾病。CBD常以膠囊形式販售,也可溶於油脂,用於慢性疼痛、焦慮、失眠及成癮相關問題的治療。市面上絕大多數食品補充品、零食與標榜「麻」合法販售的產品,其實都是添加CBD。CBD亦可於實驗室合成,目前尚不具經濟效益。
CBD可能的不良反應包括易怒與噁心,但一般認為安全且不會導致成癮或依賴。
THC(四氫大麻酚,tetrahydrocannabinol)則最具爭議。THC帶來所謂「嗨」的效果。吸菸為常見攝取方式,經由吸入煙霧,THC進入血液並促使大腦釋放超常多的多巴胺,帶來讓人愉悅的欣快感,約15~30分鐘達到高峰,2~3小時後漸減。
THC的立即副作用還包括活動力降低、感覺變冷、短期記憶減退、空間和語言知覺混亂,以及食慾大增。欣快感會扭曲對時間和疼痛的感知。
THC也常以食用品(餅乾、糖果等)形式攝取,經腸胃吸收時,效果延遲約30~60分鐘,但持續時間比吸入更長。
THC可作為治療疼痛、失眠、焦慮、食慾不振等藥物,但尚未證實對癲癇和偏頭痛有效。
世界各地的女性早在數千年前就已利用大麻藥物。考古證據顯示,中亞早在八千年前即有以煙燻大麻的紀錄,這地區被視為大麻的起源地。
最近幾十年,種植者愈加會選育高THC濃度植物。當代商業種植大麻的效力是20年前的三至四倍,遠強於古代所用。這些品種的THC與CBD比例也大幅改變──THC增多,CBD相對減少。
成年女性可以自主決定是否使用這些物質,以及用量;但不建議在下列情況下使用大麻:
大麻在科學研究上仍相對新穎,尤其是在女性健康領域。直到近年,設計相關研究時才會將女性生殖健康納入考慮,主要因為月經週期造成結果難以預測、分析複雜。因此,許多科學研究結果對女性實際參考價值有限。
自1980年代起,部分研究開始探索大麻對女性生殖健康(包括人類及動物)的影響。研究發現與現代觀念一致:自我治療行為在經前期與月經期明顯增加,這主要是為了緩解痛楚與不適──如經痛、情緒波動、腦霧等,這些症狀在這些階段明顯加重。
有些替代療法建議以小劑量大麻緩解PMS與月經疾患。雖然有許多經驗性證據顯示大麻能幫助減輕經痛,但尚無明確科學證據證實大麻具有此效益。更可能的情況是,THC帶來的欣快感暫時掩蓋了經痛,讓妳短時間感覺較好。
雌激素是女性生殖系統發育和維持最重要的荷爾蒙;同時也對認知、骨骼、心血管健康有正面作用。雌激素會影響身體處理THC的方式。
女性及其他有月經的人體內,在
月經週期有兩個高峰期。 濾泡期(從月經開始至 排卵)期間,卵泡會分泌越來越多 雌二醇(雌激素一種),在 排卵前達到巔峰,隨後劇降,此時誘發LH和FSH分泌,進而引起 排卵。卵子釋放後,卵泡破裂,轉化為 黃體,此時會大量分泌黃體素及部分雌二醇,在 黃體期中段達高峰,之後又下降。當雌激素濃度天然較高時,女性身體更能管理疼痛,也能更好面對
焦慮、失眠等情況。 雌激素會提高對THC的敏感度,因此雌激素高時,少量THC即有明顯效果。諷刺的是,當妳身體自然感到低落(「黃體憂鬱」)時,反而需要較多THC才能紓緩症狀。請留意,若妳使用荷爾蒙避孕藥,荷爾蒙濃度全月較穩定,THC效果亦相對穩定。
部分人對大麻反應不佳,常見為
短暫焦慮、負面想法或被迫害感。以THC為主的產品可能加重經期間的焦慮和情緒起伏,但CBD產品則可安全使用於經痛紓解。若長期規律使用大麻,可能影響月經週期長度與生育力。2021年一項關於THC對女性非人靈長類動物生殖週期的
研究發現,短期規律大麻使用後,受試動物的月經週期出現不規則。規律大麻使用已證實會延長月經週期並可能降低生育力。學者認為這和劑量有關,吸收越多THC,月經失調風險越高。有研究指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形成對大麻依賴,也會更快產生耐受性。
大麻包含的複合成分,其實還有很多尚待深入研究。請妳在使用CBD或THC時審慎評估,並隨著身體狀態及週期階段適度調整劑量。
妳可以用WomanLog追蹤妳的生理期。立即下載Woman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