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功能! 登录以管理您的账户,查看记录,下载报告(PDF/CSV),并查看备份。 在这里登录!
分享此文章:

新冠疫情结束了吗?

自新冠病毒首次被发现以来,已经过去四年多。期间全球已有超过7亿人感染,近700万人因病毒失去生命。

新冠防护:疫情期间必知知识。

当病毒首次出现时,它极具致命性。医院和医疗中心人满为患,无法应对。我们当时并不真正了解它的起源、传播方式或最佳应对措施。从那以后,我们改善了卫生习惯,学会了管理恐惧。同时也研发了抗病毒治疗方法和保护自身的疫苗。

你可能没有注意到,但目前(2024年初春)全球正经历新冠疫情自爆发以来的第二次大规模感染高峰。幸运的是,如今大多数人的症状较轻——喉咙痛、流鼻涕,或许有些酸痛和发烧,更像流感或重感冒。随着病毒不断变异,趋势往往是传播性增强但危害性减弱。

即便如此,婴幼儿、老年人、孕妇,以及免疫力低下或有基础肺部疾病的人,仍可能出现严重症状和并发症,甚至需要住院治疗。虽然大部分疫情高风险已过去,但我们仍应关注,不把任何感染传递给社区中脆弱人群。

COVID-19是COronaVIrus Disease 2019的简称,以其被发现的年份命名。引发此病的是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即SARS-CoV-2。这是冠状病毒家族中的一员,该家族包含许多人类和动物呼吸系统病毒。

冠状病毒因其分子表面类似王冠的刺突在显微镜下清晰可见而得名。Corona在拉丁语中意为“王冠”。

并不存在Covid-1或Covid-10,但既然所有病毒都会变异和进化,这种疾病也出现过多个不同毒株和变异株

为什么会有新冠变异株?

病毒需要活体宿主才能存活。一旦进入宿主体内,它会迅速复制扩散。复制过程中,病毒DNA和RNA会发生“小复制错误”,造成病毒不断变化和进化。

当积累了足够多的小突变,我们称之为新的变异株出现。如果该变异株展现出与原始病毒不同的生物特征,则被称为新的毒株(或谱系)。

所有病毒在宿主群体中都会发生变异,但变异速度因病毒而异。新冠的变异速度中等偏快,但没有流感病毒快。

有些变异或者核苷酸链变化可能仅仅是错误,而另一些则可能是在病毒遭遇宿主免疫反应或感染对旧变异已有免疫力的人时,对环境的响应。

当下关注变异株

全世界科学家持续研究SARS-CoV-2的变异株,并将信息上传至全球数据库,如PANGO数据库,以便政府和制药企业据此采取最及时措施。

研究人员会追踪各个变异株的传播性、免疫性和疾病严重程度,并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 关注变异株(VOC):对现有疫苗反应差、可引发重症、或有可能影响当地医疗系统的高风险变异株。
  • 需关注变异株(VOI):具有特殊遗传标记,提示传播率和严重性上升,也可能导致既有治疗和疫苗效果下降。
  • 监测变异株(VBM):目前不会对公众健康构成重大且迫在眉睫的风险。

虽然整体形势在好转,SARS-CoV-2依然在全球范围高浓度传播,且病毒变异无法预测,卫生机构仍保持高度警惕。

目前流行的病毒主要以奥密克戎JN.1和BA.2.86变体为主。在大多数地区,这些属于VOI而非VOC。


如何保护自己远离新冠?

基本的预防措施始终如一:

  • 远离患病人员
  • 在人群密集、密闭空间及合适的场景下选择性佩戴口罩
  • 经常用肥皂和流水洗手——搓揉产生泡沫,覆盖手腕及指甲缝,洗净后自然干燥或用纸巾擦干
  • 外出时尽量避免触碰面部,防止病毒经鼻、口、眼等途径进入体内
  • 改善家中及办公/学习场所的通风
  • 实时了解本地新冠传播情况
  • 及时接种最新可用疫苗

新冠症状

  • 发热
  • 咳嗽
  • 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
  • 疲劳
  • 寒战
  • 身体酸痛
  • 头痛
  • 喉咙痛
  • 鼻塞、流鼻涕
  • 失去味觉
  • 失去嗅觉
  • 恶心、呕吐
  • 腹泻

新冠治疗方法

全球科研人员仍在不懈开发新冠治疗手段。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有多种药物获批用于住院或应急状况,包括:

  • 瑞德西韦(Veklury)——适用于12岁以上、住院、需要吸氧的患者的抗病毒注射剂。
  • 帕罗韦德(Paxlovid)——适用于12岁以上、重症高风险患者的应急口服抗病毒药物。
  • 莫努匹韦(Molnupiravir)——针对不能使用其他药物的重症高风险成年患者的口服抗病毒药物。
  • 巴瑞替尼(Olumiant)——原为类风湿关节炎开发的口服药,适用于接受吸氧或机械通气的患者减轻炎症。
  • 托珠单抗(Actemra)——同样为类风湿关节炎开发,用于吸氧或机械通气患者减轻炎症的注射药。

其他潜在治疗还包括:在研的抗病毒药物如法匹拉韦、迈瑞莫地,抗炎疗法与皮质类固醇降低器官损伤风险,免疫类疗法如恢复期血浆或单克隆抗体等。

寄生虫防治药伊维菌素及抗疟药羟氯喹氯喹并未被证实对新冠有效,如使用不当反而可能带来严重副作用。

Advertisement


免疫力

当一个人接触疾病却未发病时,被称作获得了免疫力。这是因为体内已经掌握了制造该疾病抗体的方法。抗体是一种蛋白质,能中和或消灭抗原——即可致病的外来入侵物(如病毒、细菌、真菌、毒素等)。

抗体由专业的白细胞——B细胞产生,这些细胞分裂扩增,将百万计抗体释放至血液和淋巴系统中。

抗原所含分子与人体不同。当免疫系统识别出抗原,会制造相应抗体附着并中和其致病性。

以水痘为例,患者患病后,免疫系统会“学会”制造特异性抗体来杀灭水痘病毒。下次这些抗原再出现,身体会迅速反应,所以不再发病,形成了自然免疫。

疫苗

疫苗能帮助我们在不生病的情况下获得免疫力。不同行动机制但目的相同——让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外来抗原,并提供“蓝图”高效制造能彻底消灭它的抗体。

注射疫苗后,身体通过“演练”建立免疫反应,有时会出现类似发烧的轻微不适。这意味着机体正建立免疫,而非真正生病。疫苗不含活病毒,不会引发冠状病毒或其他疾病,也不会影响或改变我们的基因。

多亏了疫苗,我们已经能够远离许多曾经导致重症和高致死的疾病,如脊髓灰质炎、麻疹、腮腺炎、风疹、白喉、天花、肝炎等。

及时补种疫苗

自然免疫(因感染并康复获得)和疫苗免疫均能持续很久,但免疫系统有时会“生疏”,或者病毒突变导致旧有抗体失效,这时需要免疫“加强针”。

流感病毒变异极快,可引发老年人及免疫低下者的重症,因此科研人员每年追踪其突变并研发新疫苗。

新冠病毒同样变异迅速,虽略慢于流感。为保护自己,需根据流行变异及时更新疫苗。

由大流行到地方性流行

一种疾病在短时间内迅速在大量人群中传播,被称为流行病;若无法局限在特定区域而扩散全球,就成为大流行。新冠大流行始于2019年底的中国,因其极强的传播力和全球高度互联,很快蔓延至全世界,致使医疗系统承压、生活大受影响。

如今四年多过去,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生产免疫力,我们有了更好的防护和治疗手段,病毒会逐渐转为地方性流行,不会消失,但我们能够管理、控制其影响。

目前,请照顾好自己和身边亲友,尽力保持健康,减少将疾病传递给他人的风险。

获取新冠最新信息,可访问世界卫生组织网站,或本地区卫生安全机构官方网站,如美国疾控中心、欧洲疾控中心或非洲CDC。

你可以使用WomanLog记录月经周期。马上下载WomanLog:

App Store 下载

Google Play 获取

分享此文章: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body/22971-antibodies
https://www.cdc.gov/vaccines/vac-gen/immunity-types.htm
https://www.worldometers.info/coronavirus/worldwide-graphs/
https://www.unitypoint.org/news-and-articles/why-viruses-mutate-explained-by-an-infectious-disease-expert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coronavirus/expert-answers/coronavirus-drugs/faq-20485627
Advertisement


数百万人因医疗或娱乐原因服用处方药和非法药物。如果这些物质在没有预防措施的情况下使用,很容易引发成瘾。药物成瘾对受影响者本人及其亲近的人都极具危险性。
你可能在吃完饭后或一天中的其他时候经历过胃灼热。虽然听起来可怕,胃灼热和胃酸反流其实十分常见(是的,两者之间有细微的差别),并不单独被认为是疾病。然而,它们会引起不适,如果这种感觉持续太久或发生得太频繁,可能提示更严重的问题。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全球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你一生中极有可能至少感染一种HPV。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安全性行为、定期检测以及接种疫苗,本文重点关注最后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