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是否剃毛这个永恒的话题外,腋窝很少成为我们首先想到的疼痛来源。但实际上,腋窝——即腋下——是手臂与身体连接的重要部位,这里也可能出现疼痛。
肩部、胸部和上背部的各种肌肉与韧带在此交汇,腋窝里还包含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包括腋静脉、腋动脉、臂丛神经,以及多组深浅两层的淋巴结。疼痛与这些结构相关时,有时会在腋窝区域产生痛感。
单词axilla来源于拉丁语,是“肩关节下的腔隙或腋窝”的医学术语;axillary则表示“与腋窝有关”。(不要与auxiliary混淆,它是“附加或辅助支持”的意思)腋下的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大部分原因并不严重。但有些情况下需要就医。本文将介绍可能影响腋窝健康的各种情况。
导致腋下疼痛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也最不需担忧的,是肌肉拉伤或过度使用。大多数情况下,休息和温和拉伸即可缓解症状,无需进一步的医学治疗。
肌肉拉伤发生在腋下区域的一块或多块肌肉被拉得太用力甚至撕裂时。常见受影响的肌肉包括胸大肌(胸壁最大肌肉)、胸小肌(胸部上方薄而三角形的肌肉),以及肩胛下肌(肩部旋转袖的一块肌肉)。
腋下肌肉拉伤常见的症状包括:
任何反复性或强度大的手臂活动——例如举重、投掷、划船等动作——都容易拉伤腋下的肌肉,尤其对于未热身或不常锻炼该区域的人。
手臂的突然动作有时会影响腋神经,引发不适。腋神经始于腋下,支配三角肌——令肩膀形成圆润曲线的肌肉——以及小圆肌,这是固定肱骨头于肩关节的旋转袖四块肌之一,帮助我们实现360度肩部旋转。肩部损伤同样会影响腋神经,导致腋下区域疼痛。
不良姿势可影响周围神经,引发腋下疼痛。长期驼背或肩部前伸会让肩部肌肉使用失衡,增加腋下肌肉拉伤风险。
如果你出现了腋下的肌肉拉伤或损伤,首先要休息和消炎,其后逐步恢复温和运动。
休息。 在疼痛存在时(甚至多一些时间)避免活动手臂和肩部,给予受影响肌肉充足的恢复时间非常重要。
消炎。 使用冷敷或冰袋敷于腋下,每次15-20分钟,每天多次,可缓解疼痛和炎症。非处方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或萘普生也可以使用。
一旦急性疼痛缓解,开始进行一些温和的锻炼,帮助恢复力量与灵活性。如果疼痛复发,立即停止锻炼,给自己更多恢复时间。若疼痛严重,请咨询物理治疗师,让她为你推荐适合的康复运动。
许多问题可能影响腋窝结构。靠近腋窝的其他部位——如颈部、肩部或乳房——出现问题时,也可能引发向腋下放射或牵涉的疼痛。
表浅部位的损伤通常容易被发现,但深层结构问题导致的疼痛有时却难以定位。放射痛会从原始部位向周围组织蔓延。牵涉痛则是指痛点实际并非发生部位。
其他一些会引起腋下疼痛的情况包括:
皮疹的原因有很多,但在腋下常见的有剃刀疹,因剃毛方法不当引起,以及腋部间擦疹,即皮肤褶皱在温暖潮湿环境中摩擦引发的皮炎。这些情况在任何人身上都有可能发生,尤其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工作、活动及肥胖或有糖尿病的人更易遭受。任何病毒、细菌或真菌感染都可能加重。
要预防剃刀疹,请使用干净锋利的剃刀,在刚清洗过、用肥皂或剃须泡沫润滑的腋下轻柔短距离剃刮。剃完后用冷水冲洗,冷敷关闭毛孔。通常剃刀疹是短暂的,但若持续刺激,修复会拖至数周。任何舒缓皮肤、消炎的方法都有帮助。
皮肤间擦疹常发于皮肤褶皱互相摩擦部位。摩擦导致皮肤损伤,给细菌和真菌可乘之机。腋部间擦疹的继发感染可由念珠菌(酵母真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引起。
间擦疹可能非常痛苦令人不适,尤其当瘙痒、刺痛、灼烧发展成皮肤变红、破裂、渗液或出血,甚至化脓或有异味性感染时。不过该病是可治疗的。
要帮助皮肤愈合,须保持干燥、清洁、凉爽;穿着宽松透气衣物;用毛巾拍干皮肤,不要摩擦;每天2-3次用冷风扇或吹风机吹干消除湿气;可以用温和的止汗剂减少出汗。无感染时,可用润滑膏或凝胶减少摩擦,或用纱布、薄棉层覆盖患处。
若局部已感染,请尽快就医。确诊真菌、病毒或细菌感染的唯一方法是做专业检测。明确诊断后,便可采用口服或外用抗真菌、抗菌药物治疗。
如果你发现腋下有一处或多处较大的肿块,可能是汗腺肿胀或感染。这种情况称为化脓性汗腺炎(HS),也叫逆行性痤疮,虽与痤疮类似,但并非真正的痤疮。
化脓性汗腺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影响顶泌汗腺(主要分布于腋窝和腹股沟等体毛区域)。目前研究尚不清楚为什么汗腺会堵塞。一旦堵塞,汗液滞留,形成适宜细菌和真菌滋生的环境。这是一种与免疫系统有关的系统性炎症病症,但不属于自身免疫。部分女性有遗传倾向。
该病多在青春期首次出现,早期表现为小红色、疼痛、瘙痒且有异味并渗液的肿块,随着病情进展,会形成易破裂、渗液及可遗留疤痕的大囊肿,有时伴有黑头聚集。顶泌汗腺阻塞后可发展为像弹珠一样大的囊肿或疖肿。这些结节通常在1-2周内自愈,注意不要挤压,否则会加重病情。
可惜目前尚无根治办法,只能维持控制,但常易反复发作。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皮肤损伤、淋巴引流障碍、患处活动受限及多种并发症。
患有HS时,请善待自己。此病除疼痛难忍外,因汗液与细菌分泌物气味更为困扰。其为系统性疾病,并非清洁不到位引起,但良好的自我护理和卫生习惯有助减轻症状。依然要均衡饮食、坚持锻炼、保证睡眠。如有吸烟习惯尽量戒烟。有些人尝试戒奶制品及补锌帮助缓解。泡温水浴有助镇静皮肤、缓解不适。
清洁皮肤时动作要轻柔。避免使用含刺激性洗涤剂、化学品、防腐剂及香精的皮肤护理产品,以及含铝盐的止汗剂。非处方的抗菌洗剂(如含过氧化苯甲酰)可减少皮肤细菌数量,从而控制异味和感染。剃毛容易损伤皮肤,因此建议剪短体毛。
该问题有时会加重,难以居家控制。及时与医生沟通,合理用药。常用治疗包括口服和外用抗生素、激素类抗炎药、口服维A酸药物、生物制剂以及负压伤口引流治疗等。
很遗憾,对于女性来说,腋毛依旧是争议话题,虽然它不过是人体的自然现象。剃除或脱腋毛(乃至其他部位体毛)纯属美观,不影响健康和卫生。
腋毛常被误认为与出汗关联,但其实二者并无必然联系。无论有无腋毛,人体都会出汗,而反复剃毛或脱毛容易引发倒毛、毛囊感染,甚至因剃刀不洁加重腋下汗腺肿胀和感染概率。
关于体毛你可以点击此处了解更多。
淋巴结为分布在全身的小型肾形结构,主要功能是过滤淋巴液,鉴别和抵御感染。大部分淋巴结位于躯干深处,部分靠近体表,如腋下、颈部两侧和腹股沟。当身体有感染时,邻近淋巴结可能会肿大、按压疼痛。
淋巴结在身体各部位大小不同。腋下淋巴结一般如小豆大小(约1厘米长,包裹于脂肪组织中)。遇到感染或炎症时会肿大如葡萄。任何淋巴结肿大都称为淋巴结肿大;因感染导致淋巴结肿大的称作淋巴结炎。
普通感冒等一些良性原因也可能导致淋巴结压痛肿大,但也可能是更严重的信号,如免疫疾病(HIV/AIDS、红斑狼疮)、多种癌症(包括乳腺癌)、类风湿关节炎、其他炎症性疾病,以及各种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
一旦发现淋巴结肿大,要自查身体其他症状并关注整体健康。“淋巴腺肿大”属于其他潜在疾病的表现,需要查明病因,对症服用相应的抗生素、抗病毒或抗真菌药。
是的,部分腋下疼痛与激素变化有关。月经周期内的特定时期,特别是排卵及月经前期,女性常常感到乳房胀痛,不适感也可波及邻近有淋巴结分布的区域,包括腋窝。怀孕期及围绝经期也常出现乳房及腋下触痛。
内脏痛即来源于内脏器官的疼痛,有时难以准确定位。极少数情况下,左侧腋窝痛因与心脏位置接近,可能与心脏问题相关。
心脏疾病,尤其心梗等急性重症,可能表现为牵涉痛,向左臂、肩部、下颌或腋下放射。如遇持续或剧烈腋下疼痛,尤其伴有胸闷、气短、头晕、恶心等,请立即就医。
立即下载 Woman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