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功能! 登入以管理您的帳戶,查看記錄,下載報告(PDF/CSV),並查看備份。 在這裡登入!
分享此文章:

排卵會讓妳變得情緒化嗎?—全方位指南

妳是否發現每個週期中間那幾天,自己的情緒會有些改變?這可能是排卵期症狀的表現。雖然排卵期在整個月經週期中最短,卻是最重要的階段。

女性排卵期間思考情緒:解析排卵與情緒變化之間的關聯。

這段時間體內的荷爾蒙波動會影響妳對事情的反應。事實上,排卵期的影響強大到足以 改變妳的夢境 與 嗅覺。因此,在生育高峰期妳情緒變得更敏感或分心並不奇怪。

這篇文章將帶妳深入了解排卵與情緒的關聯,以及如何舒緩這幾天的不適,讓妳的週期更好掌控。

什麼是排卵期與月經週期?

為了理解為何排卵影響情緒,我們要來看看它怎麼運作及發生原因。

大多數人對月經週期的印象僅限於經血期。但在28-35天,或 週期長度內,妳的身體會經歷 不同的週期階段、荷爾蒙起伏,以及對應的身體反應。

週期的第一天就是月經來潮的那一天。這段期間,妳的子宮內膜剝落,是因為上一次週期的卵子未受精。出血通常持續2 到 7 天

接下來進入濾泡期。經血結束後,妳會開始感覺更有活力、積極且喜歡社交。此時身體正為即將到來的排卵做準備。濾泡期內雌激素和睪固酮逐漸升高,給妳更多元氣與自信。

週期初期,濾泡刺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開始升高,這可持續24 至 36 小時。這些荷爾蒙刺激卵巢發育卵子,同時雌激素促進新的子宮內膜形成。這個階段大約持續到週期第 10 至 18 天(具體時間依妳個人週期長短而異)。

一旦卵子釋放,就表示排卵開始。排卵只有24-48 小時的短暫時窗,卵子從卵巢經輸卵管移動到子宮。濾泡破裂後,釋放出卵子,靜待與精子結合。若途中未遇到精子,卵子會解體並被身體吸收。

儘管排卵期僅一兩天,但它極為關鍵,因為這是唯一可受孕的時刻。

最後階段是黃體期,雌激素和睪固酮開始下降,破裂後的濾泡產生黃體酮。此激素幫助子宮內膜做著床準備。若這幾天沒有受精,子宮組織剝落,造成 月經出血 ,週期重新開始。

荷爾蒙變化與排卵症狀

為了簡化 週期中的荷爾蒙起伏,讓我們聚焦於三種主要生殖激素:雌激素、睪固酮與黃體酮

週期開始時這些荷爾蒙都很低。妳可能覺得心情還算平穩,但尚未達到最佳狀態,也容易覺得疲倦與煩躁。

但在月經週期第 5 至 7 天內,雌激素與睪固酮開始上升。這時妳也許感到活力增加,比較喜歡社交,甚至社交焦慮感有些減輕。

隨著接近排卵期,睪固酮與雌激素持續攀升,直到排卵時達最高峰。

對多數女性而言,這階段是整個週期中感覺最棒的時刻,因為能量最充沛,變得更樂觀、自信、具有魅力甚至覺得自己更漂亮。研究也發現,排卵期能讓面部線條更柔和,妳在他人甚至自己眼中都更有吸引力。

排卵期常見的生理症狀:

  • 性慾提升
  • 基礎體溫上升
  • 陰道分泌物增多(類似生蛋白的樣子)
  • 下腹單側有輕微悶痛感
  • 輕度腹脹
  • 乳房脹痛

排卵後進入黃體期,雌激素與睪固酮下降,黃體酮上升。黃體酮又稱為「滋養激素」,它能幫助子宮為懷孕做好準備。

但這種滋養感也會讓妳更易煩躁、疲憊、焦慮、憂鬱、生氣,情緒波動加劇。特別是在週期末、雌激素低時,妳可能會有 經前症候群(PMS)的徵兆,例如:

  • 情緒起伏更明顯
  • 食慾變旺
  • 腹脹
  • 水腫
  • 笨手笨腳
  • 疲倦感
  • 腰痠
  • 乳房脹痛
  • 頭痛

排卵症狀:生理與情緒層面


排卵期相關的生理與情緒症狀

多數女性在排卵期都會因雌激素高峰而感受到好心情與正面能量。

但也有些人排卵期的感受並不愉快。不僅能量沒提升、情緒不穩,還可能變得煩躁、憂鬱、更
焦慮。這是多種原因造成的。

黃體期開始

排卵很快結束,因此妳可能感覺不到黃體期何時開始。對於經前症候群或經前不悅症(PMDD)特別嚴重的人來說,排卵後的幾週是最難受的。

荷爾蒙失衡會導致情緒起伏、憂鬱傾向更嚴重的焦慮,甚至引發自殺念頭。這些症狀有時排卵一結束就開始。

Advertisement


荷爾蒙大混亂

再好的事情也能過頭。性激素會影響大腦及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雌激素與睪固酮急遽上升會干擾神經傳導,使憂鬱與情緒症狀浮現。這些荷爾蒙突然下滑又造成血清素失衡,讓妳覺得不像自己。

加劇精神健康問題

性激素劇變會惡化原有的精神疾病。如果妳本身就有憂鬱、焦慮、PMDD、ADHD雙相情感障礙,荷爾蒙變動常讓症狀加劇。研究顯示黃體期會與情緒症狀惡化有關:

研究「成人女性月經週期中的精神症狀」指出:「結果顯示經前期與月經期最常與各類症狀加重有關。特別地,證據指出精神病、躁症、憂鬱、自殺行為和酒精使用在這些階段明顯增加。焦慮、壓力與暴食則在黃體期普遍升高。黃體期吸菸和可卡因使用的主觀效果減弱,但其它物質數據有限。恐慌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邊緣型人格疾患則顯示不一,廣泛性焦慮、社交焦慮、強迫症、拔毛症因數據不足無法下結論。」

排卵期情緒波動的因應方法

控制排卵期及黃體期的情緒與生理症狀絕非易事。尤其當妳身兼數職:工作壓力大、需出差、接下挑戰、育兒等更是如此。

不過月經週期總有自己的步調,有時根本不會配合妳的計畫。然而,只要察覺身體變化、調整步伐,就能讓過程順利許多。以下給妳一些自我照顧的小建議:

記錄妳的週期

追蹤自己的月經週期,妳就能預測排卵來臨。了解身體正在發生什麼,妳就能主動掌控。WomanLog 提供免費的 月經追蹤器,協助妳認識周期與身體。可於 App StoreGoogle Play,及 AppGallery 下載。

健康生活方式

維持均衡飲食,多攝取蔬果、全穀、蛋白質。運動習慣和充足睡眠也對穩定情緒很重要。此外也要注意礦物質和維生素的均衡。

維持週期健康所需的重要營養素有維生素 B6、B12、D、C,鋅、鎂、鈣等。試著從食物攝取這些營養,需時亦可與醫師討論補充方式。

壓力紓解技巧

可運用冥想、瑜伽、深呼吸或漸進式肌肉放鬆來降低壓力。改變的荷爾蒙和經前症狀或許讓妳感覺不像自己,記得這只是短暫階段,很快就會過去。

自我照顧練習

多從事讓妳愉快、放鬆的活動,例如閱讀、泡澡、聽音樂、親近大自然等。黃體期儘量減少高強度或壓力大的活動。

如果可以,將高強度間歇運動改為散步、重量訓練、瑜伽或皮拉提斯。在工作上也可改以規劃與準備為主,避免連續會議、開新專案及其他高壓事務。

減少刺激物

盡量減少咖啡因與酒精,這些會加劇情緒波動與焦慮。如果妳不能沒有早晨一杯咖啡,也可改喝抹茶或綠茶,其咖啡因較低亦有提神效果。

尋求支持

向朋友、家人或心理諮商師傾訴心情。最重要的是,不要輕忽自己的感受。許多女性聽過「週期中痛苦跟情緒低落很正常」,但嚴重的經前症狀並不正常,也可能暗示生殖健康的問題。

總結

排卵期間情緒波動很常見,並不是每個人都如沐春風。要記住,妳並不孤單,也有許多自助與專業資源可用。

當察覺荷爾蒙大起大落影響心理健康時,請記得:

  • 追蹤週期、掌握時間點
  • 選擇健康飲食及運動
  • 善用壓力管理技巧
  • 落實自我照顧
  • 降低刺激性物質
  • 需要時主動尋求支援

不要讓身心不適成為妳的日常。如果妳感到困擾,請勇於求醫,優先考慮自己的舒適與健康。

我們知道醫療體系對女性健康關注還不夠全面,但還是有許多好的醫師和專業人員隨時願意傾聽,陪妳一起找出最合適的解方。

立即下載 WomanLog:

在 App Store 下載

於 Google Play 取得

分享此文章: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906247/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18506X19301333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265788/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00020/
Advertisement


疼痛、疲勞、頭痛、腸胃不適……許多女性在月經期間會覺得身體更敏感、容易疲倦,因為經血來潮通常伴隨著許多不愉快的副作用。所以,我們應該在月經期間減少或停止進行體育活動嗎?答案是否定的。不過,還是有一些細節值得留意。
疫苗拯救了無數生命。多虧疫苗的發展,我們得以根除或至少控制許多致命疾病,如天花與小兒麻痺。當前,全球正與新冠病毒抗爭,而疫苗同樣可助我們戰勝它。作為抵禦威脅生命疾病的寶貴防線,疫苗會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所需抗體,但這個過程會帶來一些挑戰,暫時影響身體及月經週期。
你曾經想像過有一天能在手機上擁有專屬的健康助理嗎?人工智慧(AI)現在風靡全球,我們才剛開始觸及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 AI 科技能讓生活更便利的可能。雖然我們常將 AI 聯想到尖端科技,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能從 AI 獲益良多,無論是協助妳了解月經週期,還是追蹤生殖健康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