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社交互动有着与生俱来的需求,其中包括身体接触。触摸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随着新冠疫情要求社交距离,我们许多人变得“肌肤饥渴”。这种缺失会带来什么后果?我们是否有可能弥补这份缺口?
从拥抱到握手,我们早已习惯用各种方式与他人互动,满足对触摸的渴望却常常不自知。而现在,为了限制新冠病毒传播,我们不得不改变习惯。然而,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是一种基本的人类需求,失去它,许多人本已存在的孤独感只会愈发严重。
科学研究帮助我们理解,社会支持和人际接触对身体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尤其在压力和不确定时期显得尤为重要。
科学研究还表明,儿童时期的身体接触对发育十分重要,这与以下方面有关:
虽然我们应当重视人类对触摸的需求,但同样需要认识到,触碰他人意味着进入她们的私人空间(未经同意绝不可为之)。不同文化对身体接触的容忍度也不同。例如,芬兰人以保持距离著称,而阿根廷人则更习惯于亲密相处。
有些人其实并不喜欢被触碰。触觉恐惧症(Haphephobia)是一种焦虑障碍,让受影响者排斥身体接触——对她们来说,被碰触是不愉快的体验。
与儿童相比,年轻成人似乎对触摸的依赖较少,但年纪较大的女性往往更容易独处,更脆弱,也更自知,对肌肤接触的需求往往比年轻人明显得多。许多研究已证实社会支持对健康和幸福的积极影响。社会支持大致可定义为有意义的人际关系,这些关系能提供关爱、安全感,增强心理韧性和自尊。
与他人建立联系,特别是通过身体接触,甚至能够抵御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强有力的社会支持以及如拥抱等亲密接触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抵御感染。与挚爱之人的身体接触会刺激副交感神经系统,促使身体平静、放松。人在被触碰时,心率放缓,血压降低,皮质醇(即压力荷尔蒙)减少,体内则释放催产素——也被称为“爱的荷尔蒙”、“依恋荷尔蒙”。
仅仅拉住一位正在忍受疼痛的人的手,也能帮助她度过难关。给予与接受同样受益,因为触摸是一条“互通的街道”。
即便是陌生人轻轻的触摸,也被证实能减少社会排斥感。在关注易于孤立人群(如老年女性、社交有障碍者)时这点尤为重要。男性通常比女性更容易肌肤饥渴,这一部分原因与社会上不健康的男性气质理想有关,它们不鼓励纯友谊性的身体接触。
接受自我间的身体抚慰其实胜于无物。我们常常下意识安慰自己——揉额头,搓手,梳头发,抚摸脖子。自我抚慰同样包括性触碰——自慰可以像安慰一样缓解压力,而非仅仅满足欲望。
一年前,我们或许会建议通过按摩、美甲护足、理发、学习舞蹈、或者在健身房和教练一起锻炼等方式获得非浪漫的身体接触。而现在,如果想要保持安全,这些活动也成了可望不可及的奢侈。
在疫情带来的新现实中,那些最容易感染的人群(如残障人士、慢性病患者和老年女性)也被迫长期经历触觉饥饿。隔离或自我隔离期间,若独居,这些人因无法与子女、孙辈、朋友和其他亲人接触而最为痛苦。
虽然远程交流能大大缓解孤独感,但电话、网络聊天乃至各种互动媒体始终无法替代真正的人体触摸。人类皮肤的独特是不可复制的。我们常常忽略,皮肤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器官,我们的触觉也极其复杂、精妙。
正因为如此,许多人怀疑性爱机器人能否真正取代真人——哪怕是最先进的机械,也难以复制真实肌肤的触感、温度与气息。即便如此,疫情期间,包括仿真娃娃在内的各类玩具的需求在情趣用品店大幅上升。
那么,在身边无人可触时,我们该如何自我安慰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有些人在听到特定声音(如低语、梳理头发)时会体验到“自发性知觉高潮反应(ASMR)”。
这些独特的声音能刺激大脑中与触觉和联系相关的区域。体验过ASMR的女性常说身心都倍感平静。ASMR同样有助于管理压力和改善失眠。你可以在YouTube、Spotify等媒体平台找到相关声音资源。
还有一种方法是写日记或自由书写。将内心想法和情感写下来有助于处理这些情绪。其他正念方式,如冥想和呼吸练习,也具有类似治疗作用。
对某些人,尤其习惯于展现坚强和自控形象的女性来说,自我安慰的任何形式都可能让人感到羞涩。但换个角度想,这其实是疗愈,是你自己帮助自己度过压力时刻——其实没有什么好羞愧的。
妳可以用 WomanLog 记录月经周期。马上下载 WomanLog: